往年初四,都是大姐柳萍和二姐柳荣回娘家的日子。初四早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轻柔地洒在柳琦鎏和沈佳的卧室。沈佳早早地起了床,厨房里飘出阵阵早餐的香气。她一边忙碌着,一边想着今天要接待两个大姑姐,便琢磨着给大姐柳萍打个电话问问她们什么时候过来。
沈佳擦了擦手,拿起手机拨通了大姐的电话。电话那头很快传来声音,可那声音低沉沙哑,和平日里爽朗的大姐判若两人:“佳啊,我不过来了。”
沈佳疑惑地看了看还在卧室里的柳琦鎏,连忙对着电话问道:“大姐,你怎么了?是感冒了吗?怎么听着声音不对劲?”大姐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不是。”
沈佳心里“咯噔”一下,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赶忙追问:“大姐,究竟怎么了?有什么事情吗?”话刚说完,电话那头传来大姐哽咽的声音,紧接着便是低声的啜泣。沈佳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她着急地说道:“大姐,有什么事你告诉我,你别这样。你说出来,我们一起面对。”
过了好一会儿,大姐带着哭腔说道:“我和柳琦泽吵架了。”沈佳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说道:“大姐,你先别急,慢慢说,到底怎么回事?”
大姐柳萍抽泣着,开始缓缓讲述事情的经过。那是除夕的前一天,阳光透过破旧的窗户洒在斑驳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影。柳萍正打算回市里原单位的住房,临走之前,她和柳荣、柳琦泽三姐弟聚在一起,聊起了除夕晚上上供的事儿。
在农村,过春节有个传统风俗,除夕晚上要上大供。摆上天地供桌,还要供奉土地爷、财神、仓神、水神,以及家里的家宅六神。这么多年来,这些事儿一直都是母亲在操持。摆供品、上香、烧纸,母亲做得一丝不苟。可今年,母亲生了病还做了手术,行动已经不太方便了。
“记得小时候,每年除夕,母亲都会早早起床,把供桌擦得一尘不染,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各种供品摆上。”柳荣插话道,眼中闪过一丝回忆。
大姐柳萍点点头,声音有些哽咽:“是啊,母亲总是那么用心,她总是说,这些仪式是对先人的尊敬,也是对来年的一种祈愿。”
说起母亲和两个儿媳的事儿,大姐的抽泣声更重了。这么些年,母亲对几个孩子的家庭态度截然不同。母亲和柳琦鎏家的关系,一直有些微妙。母亲没帮沈佳带过孩子,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多少有些歉疚。而沈佳呢,是个懂事的儿媳,知道母亲生病后,总会主动来帮忙。母亲对沈佳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诸多挑剔,慢慢变成了夸奖。
“我记得有一次,母亲不小心崴了脚,沈佳知道后,立刻放下自己手头的事儿,赶到母亲家里,又是做饭又是打扫卫生,还细心地给母亲买药、敷药。”柳荣回忆道。
柳萍接着说:“母亲感动得热泪盈眶,逢人就说沈佳的好。她说:‘沈佳这孩子,真是懂事,知道心疼人。’”
可和柳琦泽一家相比,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柳琦泽的妻子当初还是大姐牵线搭桥娶进门的。母亲怕给大姐丢面子,对柳琦泽的妻子格外迁就。她帮柳琦泽家把儿子从小带到大,家里有什么大事小情,母亲总是让着柳琦泽一家。大哥大姐带回来孝敬父母的好东西,母亲也总是留给柳琦泽一家,有时候还瞒着柳琦鎏。
“有一回,大哥带回了一盒珍贵的保健品,母亲偷偷地把它给了柳琦泽家。柳琦鎏知道后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也没说什么。”柳荣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柳萍叹了口气:“然而,柳琦泽的妻子却不懂得感恩。母亲生病住院的时候,她很少去医院看望,更别说帮忙照顾了。就像前两年母亲住院后,柳琦泽的妻子因为土地补偿款的事说什么也不允许柳琦泽去医院陪床护理母亲。”
柳琦泽在一旁低下了头,脸上闪过一丝愧疚。
母亲心里渐渐有了怨言,开始对着大姐二姐唠叨柳琦泽的妻子。“我这么多年对他们家掏心掏肺,可他们怎么就不知道心疼我呢?”母亲的话里满是心酸。
大姐一边抽泣一边说:“我当初好心给柳琦泽牵线,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母亲为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却换不来一点真心。反倒是沈佳,虽然母亲以前对她不好,但她还是能不计前嫌地照顾母亲。”
柳荣拍了拍大姐的肩膀,安慰道:“大姐,别难过了,沈佳的好,母亲都看在眼里。我相信,好人总会有好报的。”
柳琦泽抬起头,声音有些沙哑:“大姐,二姐,我知道我做得不够,我会努力弥补的。”
整个上午,柳萍、柳荣、柳琦泽三姐弟围坐在一起,沉默不语。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感,有愧疚、有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明天就是除夕了,上供的事儿不能再拖了。”柳荣打破了沉默,目光看向柳琦泽,“按规矩,这事儿该你和弟媳操办。母亲现在动不了,咱们当儿子的总得顶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田野的变迁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田野的变迁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