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表面的裂痕,如同一道不祥的闪电,在程雪眼中骤然炸开!
那裂痕极细,却蕴含着毁天灭地的恐怖预兆。
它代表着一种超越了“民智回响池”演算极限的未来可能性,一种由他们亲手播撒的万千希望,反向汇聚而成的、无法预测的磅礴之力!
“封锁此地!启动最高级别的‘归墟’隔绝法阵!”程雪的声音瞬间冰冷刺骨,再无一丝感性,“清空所有记录,将今日异象列为‘天字第一号’绝密档案!”
她的话音未落,身后的司天监精英们已如惊弓之鸟般行动起来。
符文、阵盘、灵石被飞速布置,一道道幽蓝色的光幕自地面升起,将这间密室与整个世界彻底隔绝。
程雪没有参与布置,她只是死死地盯着那枚缓缓恢复平静,裂痕却已然永固的水晶。
陈默将一身惊天动地的绝学,拆解成最朴素的生存智慧,融入了柴米油盐,赋予了贩夫走卒。
他让每一个普通人,在面对天灾人祸时,都能从身边最寻常的事物中找到挺直腰杆的力量。
而当这亿万个被点燃的希望,汇聚成一股名为“民心”的洪流时,它所能爆发出的力量,竟连大周王朝最顶级的预测法宝,都为之崩裂!
“大人,”一名老学士颤巍巍地走上前,“这……这究竟是福是祸?”
程雪缓缓闭上眼,再睁开时,眸中的惊骇已化为一种近乎疯狂的决断。
“是福是祸,不由天定,由我们来定!”她一字一顿,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传我命令,即刻召集各部主官,我要……提前推行《无名策》!”
此言一出,满室皆惊!
《无名策》,正是程雪计划用来收纳、整理、推广这些民间智慧的法典总集。
按照原定计划,它需要经过至少三年的观察、筛选和论证,才能逐步推行。
如今,竟要一步到位?
“大人,三思!仓促推行,一旦失控,民智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
“无需再议!”程雪挥手打断所有劝谏,目光如炬,“水已沸腾,再捂着锅盖,只会炸了炉灶!与其被动等待它冲毁一切,不如我们亲手为它开凿河道,引导其流向!”
她快步走到案前,亲手研墨,铺开一张空白的卷册,笔走龙蛇,写下四个大字——《无名策·终卷》。
一夜之间,整个大周王朝的官僚体系,都被这道雷厉风行的命令搅动得天翻地覆。
一封封来自全国各地的、由最底层官吏甚至普通民众上报的“无名建议”,被紧急汇总到京城。
这些建议五花八门,有的教人如何用草木灰加固河堤,有的讲述如何用特定的呼吸节奏来组织人群疏散,有的则是一套在集市上防止踩踏的简易队列法……
内容各异,却都遵循着一个惊人相似的内核——“最小干预,最大效用”。
程雪亲自主持着这场史无前例的编纂工作。
她不眠不休,逐条审阅,越看越是心惊。
她下令追查这些提议的源头。
很快,一份份令人匪夷所思的报告呈了上来。
——五百余份截然不同的建议,竟全部始于同一夜的同一个梦境!
无论是在北境戍边的老卒,还是在南海捕鱼的渔民,亦或是在中原种地的农夫,他们都梦到了一个模糊不清的身影,蹲在自家的院子、船头或是田埂上,用一根随手捡起的树枝,在泥地上划出解决方案。
那个身影从不说话,画完便起身离去,步履从容,从不回头。
“不必再查了。”程雪放下手中的报告,疲惫的脸上却浮现出一抹释然的笑意。
她拿起朱砂笔,在《无名策·终卷》的序言上,写下了最后一句话:
“当万人皆可为师,便无需寻找唯一的光。”
三日后,散席,程雪亲自抱着厚厚的卷册,来到司天监的庭院中晾晒墨迹。
清风拂过,吹起一角,露出了卷册背面,一行被风干得极淡、若不细看根本无法察觉的墨迹。
——“治大国,如炖小菜。”
那熟悉的笔锋,让她握着书卷的指尖,微微一颤。
与此同时,京郊。
苏清漪推行的《乡勇自治章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以几大世家为首的保守派联名上奏,言辞激烈,核心只有一句——“庶民执兵,无法无天,其心必异,国之大乱兆也!”
朝堂之上,唇枪舌剑,争执不休。
苏清漪却一反常态,没有进行任何辩驳。
她只是平静地向皇帝请旨,邀请诸位王公大臣,于三日后,赴京郊观一场特殊的“演武”。
演武当日,天高云淡。
高台之上,王公贵胄、世家元老济济一堂,他们带着轻蔑和审视的目光,看着校场中央。
没有披甲执锐的精兵,只有百余名穿着粗布衣衫、甚至还带着围裙的农妇。
她们手中所持的,也不是刀枪剑戟,而是最寻常的扁担、锄头、晒衣杆。
“简直是胡闹!”一名老臣气得胡须发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赘婿,开局签到绝世兵法请大家收藏:(m.qbxsw.com)赘婿,开局签到绝世兵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