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禁毒支队的办公室永远弥漫着两种味道:速溶咖啡的焦香,和硝烟未散的金属味。
下午三点,沈严把刚收到的线报拍在会议桌上,A4纸边缘被他拍得发卷。“军用牌照冷藏车,涉嫌运输新型合成毒品,今晚十点,从东郊仓库出发,目的地不明。”他的声音像磨砂纸擦过钢板,目光扫过围坐的队员,最后落在角落里那个格格不入的身影上——林小满正对着笔记本电脑敲得飞快,手指在触控板上划出残影,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数据流。
“林参谋,”沈严刻意加重了“参谋”两个字,带着点说不出的讽刺,“你不是擅长数据分析吗?给看看,这玩意儿能算出点什么?”
林小满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她推了推眼镜,起身走到桌前,指尖点在线报上“军用牌照”四个字上:“军用牌照分很多种,临时调拨、后勤补给、涉密运输……不同类型的行驶权限和路线范围完全不同。有没有更具体的信息?比如牌照前缀、车型?”
“线人只说是‘南A’开头,白色冷藏车,车身上有个模糊的红色标志,像朵浪花。”沈严抱臂站在一旁,看着她弯腰抄录信息的背影,心里那点抵触又冒了出来。三天前,这个穿着文职制服、抱着笔记本电脑来报到的女人,还在军事情报分析室里对着卫星云图做PPT,转头就因为一次数据模型误判,把缉毒行动搅成了一锅粥——现在倒好,支队领导不知抽了什么风,居然让她留下“协助工作”。
“浪花标志……”林小满喃喃自语,手指已经在键盘上翻飞起来。她调出南城近三个月所有挂军用牌照的冷藏车登记记录,屏幕瞬间被分割成十几个窗口:车辆登记信息、违章记录、卡口监控截图、甚至包括车辆维修保养的台账。“军用冷藏车多用于运输疫苗、特殊药品或涉密物资,民用改装的不算,符合‘南A’开头、白色车身、有红色标志的……”
她的指尖在触控板上停顿了半秒,调出一张模糊的监控截图。截图来自东郊仓库附近的一个治安摄像头,像素低得发糊,但能隐约看到一辆白色冷藏车的侧影,车身上确实有个暗红色的图案,被仓库的阴影遮了大半。“找到了,”林小满放大图案边缘,用软件做了增强处理,“不是浪花,是锚链——海军后勤保障部的专用标识。”
队员们凑过来,有人咋舌:“海军的车?胆也太肥了,敢用这玩意儿运毒?”
“不一定是公车私用,”沈严皱眉,“也可能是套牌。毒贩最擅长模仿这些。”
“套牌也能算。”林小满的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自信,她调出一个复杂的算法模型,屏幕上的数据流开始自动筛选、匹配,“我把车辆特征、行驶路线偏好、甚至夜间行驶的灯光频率都输入模型了,军用车辆有固定的行驶轨迹和时间规律,套牌车总会露出破绽。”她的手指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指令,屏幕中央跳出一行加粗的黑体字:“目标锁定:南A·XX789”。
附带的还有一张清晰的车辆档案照片:白色东风冷藏车,车身上的锚链标志鲜红醒目,登记单位是“海军南城后勤保障中心”,用途栏写着“疫苗运输”。
“疫苗运输?”一个老队员嘀咕,“这要是真的,事儿就大了。”
沈严盯着那个车牌号,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他做缉毒警察十二年,抓过躲在渔船底的毒贩,追过穿越边境线的走私车,却从没碰过牵涉军方的案子。军用牌照意味着豁免权,意味着层层叠叠的审批流程,一旦搞错,后果不堪设想。“模型的准确率是多少?”他问,语气里带着审慎。
“92.7%。”林小满立刻报出数字,像是早就算好了,“我交叉比对了线人提供的出发时间和这辆车的调度记录,今晚十点,它确实有一趟从东郊仓库到市区某医院的运输任务,名义上是送流感疫苗。”她顿了顿,补充道,“但医院那边的接收记录显示,这趟运输是临时加派的,没有提前报备。”
“临时加派?”沈严捕捉到关键信息,“理由呢?”
“系统里写的是‘紧急调运’,但我查了那家医院的疫苗库存,流感疫苗充足,根本不需要紧急调运。”林小满调出医院的库存管理系统截图,数据清晰得不容置疑,“这是典型的异常信号,符合毒贩利用正规运输渠道掩盖非法交易的特征。”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有空调外机嗡嗡作响。队员们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分析,又看看沈严紧绷的侧脸,谁都没说话。他们信沈严的经验,可林小满摆出来的数据,也确实挑不出错。
“队长,干不干?”一个年轻队员忍不住问,手已经摸向了桌下的配枪。
沈严没立刻回答。他走到窗边,望着楼下穿梭的车流。南城的夏天总是这样,空气湿热得像浸了水的棉絮,连风都带着黏糊糊的热气。他想起三年前那个暴雨夜,也是一辆冷藏车,也是有人信誓旦旦说“目标百分之百准确”,最后车是截住了,却让主犯从下水道跑了,还牺牲了一个刚入队的新兵。从那以后,他就再也不信什么“百分之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深海缉恋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深海缉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