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看着他手里的玉佩,忽然想起李御史卷宗里的一句话:“管家陈忠,忠勇可托。” 她轻声道:“小少爷现在在哪儿?”
陈忠的声音低了些:“在国子监读书,化名‘陈生’,我没告诉他身世,怕他心思重,读不进去书。” 他忽然抓住兰的手,“姑娘,是不是有希望了?是不是有人要为大人平反了?”
“是太后。” 兰点头,“太后让我来问您,当年赵珏的人抄家时,有没有留下什么证据?”
陈忠想了想,忽然一拍大腿:“有!大人当年在书房的地砖下藏了个铁盒,我上个月回去偷偷挖出来了,里面有几张赵珏和兵部尚书的书信,说要‘借北境战事吞军饷’!”
当兰拿着铁盒走出鞋铺时,暮色已经降临。雪地里的脚印很快被新雪覆盖,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可她怀里的证据却越来越沉 —— 那是二十年来的冤屈,是无数人的等待,是时候让它们见见光了。
回到紫禁城时,坤宁宫的灯还亮着。苏凝正对着张地图看,上面用红笔圈着十几个地名,都是当年冤案涉及的地方。见兰进来,她抬头问:“有收获?”
兰将铁盒和账册递过去,声音带着疲惫,却难掩激动:“刘忠认出了赵青的玉佩,陈管家找到了赵珏的书信,还有李御史的半张账册……”
苏凝打开铁盒,取出书信,借着烛火细看。信纸已经泛黄,但上面的字迹依旧清晰,“北境军饷可扣三成”“李御史那边需尽快处理” 的字眼像针一样扎眼。她的指尖微微颤抖,过了许久才开口:“明天让李默言去查这些书信的笔迹,再让刘芳去兵部调当年的军饷记录,两相对照,证据就全了。”
兰点头时,忽然看见案上摆着碗热汤,是赵晏送来的,旁边压着张纸条:“娘,别熬太晚,儿臣让御膳房炖了参汤。”
苏凝拿起汤碗,暖意从指尖传到心里。她望着窗外的雪,忽然觉得这冬天,好像没那么冷了。证人寻访,寻的不只是人,是被掩埋的真相,是被冻结的正义。那些藏在破庙、鞋铺里的记忆,终将像这雪地里的脚印,纵然会被掩盖,却总能在某个时刻,指引着人们找到回家的路。
烛火在风里轻轻摇晃,照亮了案上的证据,也照亮了苏凝眼底的坚定。这一夜,坤宁宫的灯,亮到了天明。
喜欢深宫孤女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深宫孤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