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这儿,不一样!”张承声音提高,“我华雄,别的优点没有,就是对手下大方!看见没?”他指着营地外正在操练的西凉兵,“他们吃的什么?隔三差五有肉!喝的什么?‘英雄血’!虽然不能管够,但偶尔也能尝一口!”
“你们要是愿意留下来,跟我干!以前的事儿,一笔勾销!军饷,照发!立了功,一样赏!表现好的,还能分田地!不愿意留下的,也行!帮我干三个月活儿,修修城墙,开开荒地,管吃管住,到时候发路费,让你们回家!”
他这套“胡萝卜加大棒”(主要是胡萝卜)的政策,简单直接,却极具诱惑力。尤其是对很多本就没什么归属感的底层士兵而言,跟着一个能让他们吃饱饭、偶尔还能喝口酒、看起来还挺“讲道理”(虽然方式诡异)的主将,似乎比跟着那个动不动就暴怒、还让他们饿肚子的公孙瓒强多了。
当下就有不少俘虏心动,表示愿意留下。张承立刻让军官登记造册,打散编入各营。不愿意留下的,也安排去进行劳动改造(基建),包吃住,承诺期满释放。
看着俘虏问题初步解决,张承心情更加舒畅。他觉得自己的内政外交手腕,已经臻于化境。
然而,他显然低估了自己那封“别具一格”的信件在刘虞集团内部造成的冲击。
数日后,幽州州治蓟城。
刘虞拿着那封字迹潦草、用词诡异(尤其是涂改处依稀可辨的“揍”字)、但礼物确实丰厚的信,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他召集手下谋士魏攸、齐周等人共同参详。
“诸位,渔阳华雄来信,言辞…颇为恳切,意欲与我结盟,共抗公孙瓒。还送来了不少礼物…你们怎么看?”刘虞将信传递给众人。
魏攸看完,沉吟道:“主公,华雄此人,出身董卓麾下,行为乖张,难以常理度之。其在虎牢关前种种,已传为笑谈。如今虽据渔阳,恐非善类。此信看似恭顺,实则暗藏机锋,结盟是假,欲引我为其火中取栗,牵制公孙瓒是真。且观其最后,仍有交易谋利之心,商人习气甚重,不可不防。”
齐周也点头:“魏长史所言极是。华雄新败公孙瓒,气势正盛,此时结盟,我幽州恐沦为其附庸,甚至被其拖入与公孙瓒的长期纷争,于安抚地方、恢复生产不利。不如暂且虚与委蛇,收下礼物,回复一封措辞含糊的信件,既不答应,也不拒绝,静观其变。”
刘虞本就性格宽和,不喜争斗,觉得手下分析得有理,便道:“既然如此,便依二位之见。回复华雄,多谢其美意,幽州事务繁忙,结盟之事容后再议。礼物…且收下吧。” 他实在对那“英雄血”有点好奇。
于是,一封措辞官方、内容空洞、充满套路的回信,连同一些蓟城的土特产(主要是些皮毛山货),被送回了渔阳。
张承收到回信和“回礼”,打开信一看,通篇都是“甚慰”、“心领”、“容后再议”之类的废话,顿时就不乐意了。
“这老刘!也太不够意思了!我又是送礼又是说好话,他就给我打官腔?”张承把信拍在桌上,对田楷抱怨,“一点实质性的承诺都没有!哪怕说句‘一起谴责公孙瓒’也行啊!”
田楷无奈道:“将军,刘幽州性格如此,谨慎持重,不愿轻易卷入争端。他能收下礼物并回信,已是不易。”
“不行!不能就这么算了!”张承骨子里那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或者说“死缠烂打”)的劲头上来了,“他越是这样,我越要跟他‘加深感情’!”
他立刻又铺开纸笔,开始写第二封信。这次,他决定改变策略,走“接地气”路线。
“刘老哥(他决定强行拉近关系),见信好!上次的信和礼物收到了吧?‘英雄血’味道咋样?够劲吧?听说老哥你为人节俭,但该享受的时候也得享受,人生苦短啊!”
“关于结盟的事儿,老哥你有顾虑,我懂!毕竟我华雄名声不太好听(主要是被污蔑的)。但老哥你得透过现象看本质!我华雄对朋友,那是两肋插刀!对敌人,那是插他两刀!公孙瓒那厮,就是咱们共同的敌人!他这次在我这儿吃了亏,保不齐哪天就去骚扰老哥你了!咱们得未雨绸缪啊!”
“这样,结盟的事儿不急,咱们可以先搞点经济合作!我们渔阳有盐、有酒、有铁,你们蓟城有粮食、有布匹、有人才(重点)!咱们互通有无,共同富裕!我可以给老哥你打个九五折!怎么样,够意思吧?”
“另外,听说老哥你手下能人很多,要是有哪个觉得怀才不遇的,或者犯了点小错误待不下去的,老哥你不好处理的,可以往我这儿送!我这儿门槛低,不歧视出身,只看能力!保证人尽其才!”
写完,他又附上了一张“渔阳特产价目表”(他自己瞎编的),连同又一批“英雄血”样品,再次派人送往蓟城。
可以想象,当刘虞收到这封如同市井商人拉家常、还附带价目表的信件时,脸上那精彩的表情。他拿着信,对着魏攸、齐周等人,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