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感觉自己像是同时骑上了两匹朝不同方向狂奔的野马——一匹是即将到来的文会与人才引进大业,另一匹则是那本让他头疼欲裂的《三字经》。他坐在郡守府的书房里,面前摊着几张颜色依旧感人的“渔阳特供纸”,上面歪歪扭扭地写满了诸如“人之初,性本善”、“狗啃骨,猫吃鱼”之类的混搭风句子。
“系统,你确定不能通融一下?”张承在脑海里做最后的挣扎。
【系统提示:(毫无感情)不能。知识类内容需宿主自行探索或回忆。建议宿主发挥主观能动性。】
“能动个屁啊!”张承哀嚎一声,把笔一扔,“我要是能记得全,还用得着在这儿抓耳挠腮?”
他盯着自己写的那几句“正版”和后面大段胡编乱造的“山寨版”,越看越觉得绝望。这要是拿给蔡琰看,他刚刚建立起来的“疑似文化大佬”人设恐怕会瞬间崩塌,碎得连水泥都糊不起来。
“不行,不能坐以待毙!”张承猛地站起身,在书房里转了两圈,“得找外援!蔡大家就是现成的外援!反正和她说这是从‘古逸篇’而来,我就说我只记得某些片段并按照自己的理解补全了部分,请她再帮忙补全和完善!对,就这么办!这叫资源共享,文化共创!”
想到这里,张承顿时觉得豁然开朗。他赶紧把那些写满鬼画符的纸张收起来,只留下相对靠谱的前面几句,整理了一下衣冠(虽然依旧歪斜),深吸一口气,再次朝着文化交流学舍走去。
学舍里,蔡琰正在与李敏商讨文会的具体细节。李敏虽然病体未愈,脸色苍白,但涉及到预算和流程规划,他还是强撑着精神过来了。
“蔡大家,李主簿,”张承堆起笑容走进去,“在商量文会的事?进展如何?”
李敏起身行礼,声音有些虚弱:“主公。与蔡大家初步商议,文会定于初冬举行。原因有二:其一,冬日农闲,百姓有余暇,各地学子出行亦较为便利;其二,给予参会者,尤其是路途遥远的寒门子弟,充足的赶路时间。从冀州、青州乃至更远之地步行而来,至少需一至两月。”
张承点点头:“考虑得周到!冬天好,冬天咱们‘英雄血’卖得更好,正好用来招待客人!”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文会上觥筹交错(主要是他灌别人酒)的热闹场面。
李敏继续道:“然,尚有两大难题亟待主公决断。”他拿出算盘,习惯性地拨弄了几下,虽然动作比平时慢了不少,“第一,乃是路途花费与安全。能远道而来者,多半是寒门子弟。他们或许有时间,但盘缠有限,且如今各地并不太平,盗匪横行。若令其自行承担全部费用与风险,恐十之八九会望而却步。”
张承摸着下巴:“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能让人家饿着肚子、冒着生命危险来给咱们捧场啊。”他眼珠一转,“有了!咱们不是和甄家那些商队关系好吗?让他们帮忙!在各主要路口、城镇设点,凡是手持咱们文会邀请函的学子,都可以跟着他们的商队一起来渔阳!食宿路费,先由商队垫付,记在咱们郡府的账上!”
李敏皱眉:“主公,此举耗费恐巨。各地商队虽与我们有贸易往来,但让他们额外承担此事,若无好处,恐怕……”
“好处当然给!”张承大手一挥,“告诉他们,凡是帮忙接送学子的商队,明年在渔阳采购‘英雄血’、雪花盐、毛布等紧俏物资,一律享受九折优惠!或者优先供应!这点让利,咱们出得起!这叫‘人才投资’,眼光要放长远!”他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等那些人才来了,创造的价值肯定远超这点折扣!
蔡琰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位华将军,在大事上倒从不含糊,舍得投入。
李敏拿出小本本记下,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其二,乃是边境安全。从夏至冬,期间必经秋收。乌桓虽已臣服,然鲜卑、匈奴仍在北方虎视眈眈。往年此时,他们常会南下劫掠。若文会期间,乃至学子前来途中,边境不宁,遭遇胡骑,则一切皆休。需主公早做安排,确保道路畅通与边境安稳。”
张承脸色一正:“这是自然!老子好不容易搞个文化沙龙,岂能让那些不长眼的胡虏给搅和了!”他看向蔡琰和李敏,信心满满地道:“放心!边境安全包在我身上!正好让子龙和阎柔带着新练的骑兵去活动活动筋骨!也让那些胡人知道,咱们渔阳除了‘英雄血’,还有能让他们喝一壶的铁骑!”
他当即对门外亲兵吩咐道:“去请赵将军和阎都尉过来!”
安排完这两件大事,张承才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转向蔡琰,拿出那张只写了寥寥数句的纸:“蔡大家,这文会和安全的事有我们操心。另外有件小事……想请您帮帮忙。”
蔡琰目光落在纸上,看到那熟悉的“人之初,性本善”等句,神色立刻认真起来:“将军请讲。”
张承挠了挠头,努力做出回忆的样子:“就是这《三字经》……我苦思冥想了好几天,奈何当初所见残卷确实破损严重,只依稀记得开头这些,后面还有些零碎句子,当然本人也补齐了部分(一副真的,你要信我的表情),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什么的,但顺序和上下文都记不清了,更别提全篇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