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秋收也进入尾声了。
清妍和钟大夫在秋收期间,采集,晾晒并炮制了不少常见的中草药,也给在秋收期间受伤的村民做了治疗。
每年秋收,大伙急于往回收粮食,有时候也会受伤。
别的不说,被镰刀割伤的就不少。
往年,大伙被割伤。
轻的,抓一把草灰按上,止了血,继续干活。
重的,拿布条缠吧缠吧,休养两天,又下地干活了,也不太当回事。
因为没有好好对待伤口,大多数人都留了疤,还有少数人,落下了后遗症。
今年,清妍和钟大夫在山林间,找到不少具有消炎止血功效的草药,像是仙鹤草,血见愁等。
有了这些中草药,使得那些不小心受伤的村民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恢复的更快。
当然了,除了止血的草药,清妍她们还采了其他的。
主要是治疗感冒,气管炎和风湿等病症的。
东北四季分明,冬季尤其漫长,温度极低。
所以,东北,尤其黑省这边的人,患有支气管炎,风湿关节炎的很多,这些,是清妍上辈子看过调研数据的。
而且,这段时间,经常去余家,和余奶奶聊天的时候,也了解到一些。
二道沟大队这边忙着秋收,忙着采山货,忙着交公粮,苏城棉纺厂的家属院,也接到了来自千里之外的包裹。
包裹是陈母取回来的,她现在没有工作了,时间很充裕。
每天做完饭,和陈奶奶一起去街道办事处或者居委会,看看有没有零活。
有时候,也会接一些糊火柴盒的活计做做,反正,不会让自己闲着。
收到邮局通知取包裹的时候,陈母正好做完零活回家。
“陈大成同志,邮局有你家的包裹。陈大成同志,邮局有你家的包裹……”
“我家的包裹?是从哪寄过来的?”
陈母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谁能给她家寄包裹。
“东北过来了,不要忘了去取。”
邮递员通知完,骑着自行车走了。
“陈嫂子,东北寄过来,是不是你家清妍寄过来的啊?”
“应该是,除了清妍,我家东北也没有认识的人。
不过,清妍怎么往家寄东西了,她去那边才多长时间啊?自己吃没吃饱饭都不知道,写信回来就说过的不错。”
陈母心里慌慌的,清妍这孩子寄什么回来了,手里的那点钱,是不是都花了。
这孩子,怎么想的,钱留着应急,这么老远,寄东西回来干什么,她们在家过的比她容易。
“你家清妍懂事了,才去了两三个月就知道往家寄东西。
我家那个,下乡一年多了,每次写信回来,不是诉苦就问能不能让她回城。我们家每个月,省吃俭用的,从牙缝里省出那点钱,票给她寄过去。
人家还不知足,说我们偏心。
都是咱们十月怀胎生的,手心手背都是肉,能偏心哪一个?”
陈家的邻居周婶子有苦难言,借机会,和陈母唠叨两句。
“我家清妍倒是没有诉苦,可是,这刚去没多久就往回寄东西,我们心里也不踏实。
走的时候,给她带了一些钱和票,让她留着应急,也不知道是不是都用来换东西寄回来了。
她周婶子,我先不和你说了。赶紧拿着我家老陈的证件去邮局取包裹,看看那孩子寄什么回来了。
应该也有信,也不知道在那边干活累不累?”
“陈嫂子,你快去吧,快去。”
儿行千里母担忧,周婶子能理解。虽然对她家的去下乡的孩子有一肚子的抱怨,心里该担心的还担心。
陈母回去取了证明,拿着去了邮局。
办好手续,取到了包裹。
清妍这是寄了什么东西回来,还挺重的。
陈母捧着包裹回了家,正好遇见刚回来的陈奶奶。
“这是拿的什么?”
“清妍寄回来的东西,挺沉的,也不知道是什么。”
“清妍寄回来的?”
陈奶奶很惊讶,她才去了多长时间,东北那边秋收完事了吗?
“是啊,也不知道寄的什么,是不是把钱和票都花在这些东西上了?她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吃饱饭,和人家一起搭伙,能不能吃的习惯?”
陈母心里没底,清妍这孩子直来直去的,也不知道会不会被欺负。
陈老太太心里也担心清妍,但是听着清妍妈唠唠叨叨的,都是对清妍的惦记,她心里也安心一些。
自己年纪大了,又没有什么能力不知道哪天睡着以后就醒不过来了。她真怕时间长了,清妍会被遗忘,那可怎么办。
“进屋拆开看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婆媳两人进屋,把包裹放在桌子上。取了剪刀,小心的拆开包裹。
“唉呀,这么多的肉!
这是风干鸡和兔子吧,这一大块是什么肉,看不出来。”
陈母看着包裹里的肉,颜色真好,看着就有食欲。
“信,有信。”
陈老太太拿着信,手都有点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我在七十年代安家落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