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号的天刚亮,林舟就醒了。窗外的蝉鸣比往常更吵,他躺在床上,脑子里全是“高考分数”——前世他只考了486分,刚过二本线,这一世虽然努力补了计算机知识,还准备了竞赛,但高考成绩能不能改变,他心里没底。
“小林,醒了就起来吃早饭,等会儿查分人多,网容易卡。”母亲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带着几分小心翼翼——她知道儿子对分数的在意,怕提多了让他紧张。
林舟应了一声,慢吞吞地穿好衣服。走到客厅时,父亲林建国已经坐在电脑前,手里拿着林舟的准考证,反复确认上面的号码:“准考证号我记下来了,等会儿你输身份证号,咱爷俩一起看,别慌。”
桌上的早饭是豆浆和油条,林舟却没什么胃口,只喝了两口豆浆,就凑到电脑前。
九点整,高考查分系统准时开放,网页刚刷新出来,林建国就赶紧递过准考证:“快,输号!”
林舟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指尖有些发凉。他深吸一口气,先输入身份证号,又对着准考证,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输准考证号,生怕输错一个。输完最后一个数字,他停顿了两秒,才点击“查询”。
页面加载的转圈图标转了足足十秒,林舟感觉自己的心跳快得要冲出胸口。终于,分数页面跳了出来——语文102,数学85,英语98,理综201,总分486。
“486分。”林舟的声音有些发涩,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沉了一下。虽然,知道高考成绩不会改变,但在查看前依旧保有一丝期许。果然,高考成绩就像定数,不会因为他重生就轻易改变,早有预料之下也不似前世那样失望。
林建国凑到屏幕前,看清分数后,脸上的期待慢慢淡了下去,语气也有些失落:“还是没到一本线啊……要不咱选个好点的二本?比如邻市的理工学院,听说他们的计算机专业不错,毕业好找工作。”
母亲也走过来,拍了拍林舟的肩膀:“没事,儿子,二本也挺好的,只要你好好学,以后一样有出息。”
林舟抬起头,看着父母安慰的眼神,突然觉得自己不能消沉——他还有高校专项计划和自主招生,这两个能降分,说不定能把486分“抬”到一本线。
他深吸一口气,反过来安慰父亲:“爸,您别担心,我之前报了高校专项计划,符合条件能降20-40分,还有自主招生,加上竞赛要是能拿奖,说不定能上一本。”
他没说自己心里也没底,只赶紧拿出手机,翻出之前存在备忘录里的“高校专项计划录取规则”——上面写着“农村户籍、高考成绩达本省二本线以上的考生,可申请专项计划,录取时可降20-40分”。
486分在去年是二本线边缘,今年要是分数线差不多,加40分就能到526分,刚好能摸到一本线附近。
“对了,今天还没签到。”林舟突然想起系统,起身走到阳台。楼下的小区花园里,几个老人正在打太极,晨露还挂在树叶上,透着清新的气息。他对着花园,在心里默念:“系统,签到。”
【叮!检测到宿主在“生活缓冲地(江城花园小区)”签到,恭喜获得奖励:“高校专项计划志愿填报指南(沪城区域版)”(已存入系统空间,包含沪城及周边一本高校专项计划录取分数线、专业名额、填报注意事项)。】
林舟眼睛一亮,立刻在系统空间里点开指南。指南里按高校分类,详细列着每所学校的专项计划信息:沪城大学去年专项计划最低分535,沪城理工大学510,沪城交大计算机专业520——看到沪城交大时,林舟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前世就想考沪城交大的计算机专业,可惜分数差太多,现在沪城交大专项计划最低分520,486分加34分就能到,这成了他新的目标。
他赶紧把指南里的关键信息抄在笔记本上:“沪城交大计算机专业,2023年专项计划名额8个,最低分520,需竞赛获奖优先;沪城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名额15个,最低分510,无竞赛要求。”写完,他看着笔记本上的字,心里重新燃起希望——只要竞赛能拿奖,再加上专项计划降分,486分说不定真能圆了沪城交大的梦。
中午吃饭时,林舟跟父母说了自己的计划:“我想报沪城的高校,专项计划能降分,要是竞赛能拿奖,说不定能上一本。”林建国听了,脸上露出笑容:“好,你有想法就好,爸支持你,报志愿的时候咱再好好研究。”
下午,林舟又对着指南研究了一下午,把沪城及周边的一本高校按“冲刺”“稳妥”“保底”分了类:沪城交大是冲刺,沪城理工是稳妥,邻市的师范大学是保底。
他还特意查了沪城交大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把“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这些课程名记下来,想着要是真能考上,提前预习一下。
喜欢重生在2008签到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重生在2008签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