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号清晨,沪城交大的校园被一层薄薄的雾气笼罩,随着朝阳升起,雾气渐渐散去,露出清晰的教学楼轮廓。
早上八点半,距离《计算机导论》开课还有半小时,林舟已经背着书包站在了第三教学楼前。
这是他大学的第一堂计算机专业课,心里既期待又紧张。
“林舟,这儿呢!”熟悉的声音传来,林舟抬头一看,李哲正站在教学楼门口挥手,他身边还站着几个同班同学,手里都捧着厚厚的《计算机导论》课本,脸上带着和林舟一样的忐忑。
“早啊李哲,你怎么来得这么早?”林舟快步走过去,注意到李哲的课本上已经用铅笔标注了不少重点,“你提前预习了?”
“昨晚看了两章,里面的术语太绕了,好多都没看懂。”李哲推了推眼镜,语气里带着一丝担忧,“听说教这门课的周教授很严格,上课爱提问,要是答不上来,平时分肯定受影响。”
两人正聊着,张强和王浩也匆匆赶来。张强嘴里叼着包子,含糊地说:“你们俩也太卷了,第一堂专业课就这么紧张。我昨晚打游戏到半夜,课本一眼没看,等会儿全靠你们罩着。”
王浩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有李哲这个学霸在,肯定没问题。我也没预习,打算上课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实在听不懂再问李哲。”
八点五十分,四人走进阶梯教室。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人,前三排几乎全被占满了,显然都是想认真听课的学霸。
黑板上早已被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代码符号和专业术语,“二进制”“字节”“指令系统”等词汇挤在一起,看得林舟头皮发麻。
他虽然有“过目不忘”的技能,但面对这些完全陌生的概念,还是有点发怵。
“咱们坐中间吧,既能看清黑板,又不会被老师重点关注。”王浩拉着林舟往中间排走,张强赶紧跟上,只有李哲选了第二排的位置,说要“近距离听老师讲课”。
林舟坐下后,翻开课本,看着上面抽象的定义:“二进制是计算技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数制,由0和1两个数码组成,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晦涩的表述让他皱起了眉头,心里暗暗祈祷:“千万别被老师提问,不然肯定答不上来。”
离上课还有五分钟,林舟趁着老师还没来,对着讲台偷偷签到:“系统,签到!第一堂专业课,求个开窍buff,让我能听懂这些术语,别出丑!”
【叮!检测到宿主在“专业启蒙地(第三教学楼301阶梯教室)”签到,恭喜获得奖励:“计算机术语通俗解释手册(入门版)”(已存入系统空间,含核心概念类比解析、公式简化算法、例题通俗讲解,附“课堂重点预判指南”)。】
林舟心里一喜,赶紧点开手册。手册里的内容把复杂概念拆解得通俗易懂:
二进制:类比成日常用的“开关”,0代表“关”,1代表“开”,多个开关组合起来,就能表达不同的数字和信息,比如“101”就像“开-关-开”的组合,对应十进制的5。
字节与比特:1字节=8比特,比特是最小的信息单位(类似“一粒米”),字节则是常用单位(类似“一碗米”),一张照片大约占几兆字节,就是几百万个“比特开关”组合的结果。
二进制转十进制:用“凑数法”替代复杂公式,比如“1101”,就是8+4+0+1=13,不用死记硬背“2的n次方”,直接把对应位置的“1”换成对应的数值相加即可。
重点预判:周教授上课喜欢从“概念定义→生活类比→例题计算→实际应用”展开,重点在例题计算和实际应用,听课要重点抓这两部分。
九点整,周教授拿着教案走进教室。他看起来五十多岁,头发花白,戴着一副厚厚的老花镜,走路沉稳,一进门就用锐利的目光扫视了一圈教室,原本有些嘈杂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
“大家好,我是周明,这学期《计算机导论》由我来教。”周教授的声音洪亮有力,“这门课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学好了,后面的专业课才能跟上;学不好,后面就是天书。所以,上课认真听,作业按时交,提问积极答,别想着混学分。”
开场白简单直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教室里的气氛更紧张了。
林舟挺直腰背,把注意力集中在黑板上,按照手册里的“重点预判”,准备抓重点听课。
果然,周教授讲课的节奏和手册预判的一模一样。
他先讲解了二进制的定义,然后举了生活中的例子:“咱们平时用的电灯开关,就是最简单的二进制;还有十字路口的红绿灯,红灯和绿灯的组合,也能看作是二进制的应用,不同的组合代表不同的指令。”
林舟对照着手册里的“开关类比”,瞬间豁然开朗。
之前觉得晦涩的定义,现在变得清晰易懂,他甚至能顺着老师的思路,想到更多生活中的二进制例子:比如计算器的按键,按下就是“1”,没按就是“0”,通过不同的按键组合,实现计算功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在2008签到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重生在2008签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