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号的下午,沪城交大的艺术楼前格外热闹。摄影社团的成员们扛着相机、架着三脚架,忙得团团转。
为了迎接下周的社团招新,他们要拍一支创意招新视频,而林舟,因为“长得清爽上镜”,被室友王浩硬拉来当“临时演员”。
“林舟,你可得帮我这个忙!”王浩拽着林舟的胳膊,语气急切,“咱们社团今年招新形势严峻,要是视频没亮点,肯定没人来。你就演个‘热心学长教新生用相机’的片段,不用背台词,随便说几句就行!”
林舟看着眼前一堆专业摄影器材,心里直打鼓。
他平时连自拍都很少,更别说对着镜头演戏了,光是想到镜头对着自己,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我真不行,一上镜就僵硬,别把你们的视频搞砸了。”
“放心,有我在!”王浩拍着胸脯保证,“我教你摆姿势,台词我来写,你就照着念,肯定没问题。再说,你帮张强选课时那么有思路,教相机参数还不是小菜一碟?”
拗不过王浩的软磨硬泡,林舟只好答应。
社团负责人张学姐给两人讲了片段剧情:林舟饰演的学长在校园里遇到拿着相机不知所措的新生(由社团成员扮演),主动上前教他调相机参数,展现摄影社团的热情和专业。
“核心是自然,要像真的学长教学弟一样,别太刻意。”张学姐叮嘱道,“咱们的视频走接地气路线,就想让新生觉得摄影社团没那么高冷。”
开拍前,林舟站在镜头前,双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眼神游离,不敢看镜头。王浩在旁边着急地喊:“放松点!肩膀别绷那么紧,自然一点!”
看着镜头里僵硬的自己,林舟深吸一口气,对着旁边的单反相机悄悄签到:“系统,签到!求个镜头感,别让我演砸了,帮王浩把招新视频拍好!”
【叮!检测到宿主在“镜头展示地(艺术楼前摄影区)”签到,恭喜获得奖励:“镜头自然表现小技巧”(已存入系统空间,含眼神管理、语速控制、肢体放松法,附“生活化表达技巧”)。】
林舟赶紧浏览技巧,里面的建议简单实用:
眼神管理:不要直勾勾盯着镜头中心,看镜头下方10厘米处,既能让观众觉得你在对视,又不会显得紧张僵硬。
语速控制:说话放慢半拍,每句话结尾稍作停顿,避免因为紧张说得太快,显得慌乱。
肢体放松:双手自然下垂或轻扶器材,不要紧贴身体;站立时双脚与肩同宽,身体微微前倾,展现亲切态度。
生活化表达:把专业术语转化成日常比喻,比如讲相机参数时,用“调奶茶甜度”“调空调温度”类比,让观众容易理解,还能增加亲切感。
按照技巧调整后,林舟果然放松了不少。他试着看镜头下方,眼神不再游离;刻意放慢语速,说话也变得沉稳。
王浩在旁边眼前一亮:“对!就是这个状态,比刚才自然多了!”
一切准备就绪,开拍。
新生演员拿着相机,一脸茫然地站在樱花树下,林舟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按照剧本开口:“同学,是不是不知道怎么调参数?我来教你。”
他接过相机,手指在按键上轻轻点了点,开始讲解:“这个ISO就像相机的‘灵敏度’,光线暗的时候调高,比如晚上拍夜景,ISO调800;光线亮的时候调低,比如白天拍太阳,ISO调100,不然照片会过曝,就像奶茶放多了糖,太甜腻。”
这个比喻是林舟根据“生活化表达技巧”临时想的,没想到效果意外地好。负责拍摄的张学姐忍不住笑了:“这个比喻好!接地气,新生肯定能懂,不用喊停,继续!”
林舟信心大增,继续讲解:“还有快门速度,就像你眨眼睛的速度。眨得快(快门快),能抓住飞鸟、跑步的人;眨得慢(快门慢),拍水流会有雾化效果,就像调空调风速,快档吹得猛,慢档吹得柔,看你想要什么效果。”
他边说边调整相机参数,按下快门,给新生看拍出来的照片:“你看,现在参数调对了,樱花的细节和天空的颜色都拍出来了,是不是比刚才清楚多了?”
新生演员配合地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谢谢学长!原来调参数这么简单,我还以为很难呢。”
“不难的,多练几次就会了。”林舟笑着说,“我们摄影社团每周都有教学活动,有不懂的可以来问我们,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完美!”张学姐喊停,“这条过了!林舟表现得太好了,比专业演员还自然,那些比喻简直是点睛之笔!”
王浩冲过来,一把抱住林舟:“我就知道你行!这下咱们的视频有亮点了,肯定能吸引新生!”
接下来,林舟又帮着拍了几个小片段:和社团成员一起在湖边拍风景,教大家用手机拍延时摄影,每个片段里,他都用生活化的比喻讲解摄影技巧,比如把“构图”比作“摆餐盘”,把“对焦”比作“找重点”,逗得现场工作人员频频发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在2008签到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重生在2008签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