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西域故道 哈密风云
朔风如刀,卷起戈壁滩上的碎石和枯草,抽打在刚刚修复完毕的哈密卫土黄色城墙上,发出噼啪的脆响。城墙之上,一面残破不堪、依稀能辨出“明”字轮廓的军旗被取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面崭新、猩红夺目、中央绣着巨大“明”字烈焰旗的旗帜,由两名身材魁梧、穿着簇新棉甲的神机新军士兵,用力插上城头最高处。
旗帜在凛冽的狂风中瞬间绷直,猎猎作响,那一片鲜红,如同在这片灰黄天地间点燃的熊熊烈火,宣告着中断近百年的主权,今日重归!
城下,刚刚经历了一场短暂而激烈攻防战的战场尚未完全打扫完毕。零星的黑烟从被炮火轰塌的敌台废墟中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硝烟、血腥和尘土混合的刺鼻气味。一队队盔明甲亮、手持崇祯二式燧发枪的明军士兵,面容冷峻,纪律严明地穿梭其间,押解着垂头丧气、衣衫褴褛的俘虏——主要是原先盘踞在此地的叶尔羌汗国驻军以及部分依附他们的蒙古小部落兵。
孙传庭一身山文甲,外罩猩红斗篷,按剑立于刚刚加固过的西城门楼前。他目光如隼,扫过眼前这片广袤而荒凉的天地,远处天山山脉的雪线在阳光下闪烁着冷硬的光芒。他脸上并无太多收复故土的喜悦,反而带着更深沉的凝重。哈密卫,这座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冲,自正德年间沦丧于吐鲁番之手后,如今终于重回大明版图,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或者说,是捅了一个巨大的马蜂窝。
“督师,城内残敌已清剿完毕,缴获粮草、军械账簿在此。”一名年轻的脸庞上还带着些许稚气,但眼神已如老兵般沉稳的参将,快步上前,双手呈上一本册子。他是孙传庭着力培养的年轻将领之一,名为赵信,出身陕西将门,在扫荡西北流寇时便以悍勇和机敏着称。
孙传庭接过账簿,并未细看,只是沉声问道:“我军伤亡如何?百姓可有波及?”
赵信挺直腰板,利落回禀:“回督师!攻城时我军以火炮覆盖为先,步卒突击迅猛,阵亡二十七人,伤一百零三,多是被困兽犹斗的敌兵冷箭所伤。城内百姓……据查,原本汉民已十不存一,现有大多是畏兀儿(维吾尔)及蒙古人,我军入城后秋毫无犯,他们大多闭门不出,仅有少许胆大者在窥探。”
“嗯。”孙传庭微微颔首,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神机新军的火力优势和严明纪律,再次得到验证。他目光再次投向西方,那片更加遥远、充满未知的土地。“叶尔羌那边,有什么动静?”
赵信压低声音:“斥候回报,我军攻克哈密的消息,应已传至吐鲁番。叶尔羌汗阿不都拉哈汗闻讯震怒,据闻已遣使前来,不日将至。观其动向,恐是兴师问罪而来。”
“兴师问罪?”孙传庭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带着久经沙场者的自信与威严,“丧土之犬,也敢吠日?本督在此,倒要看看他叶尔羌的使者,能问出个什么罪来!”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指令,“传令下去,加固城防,尤其是西面。多派斥候,将侦缉范围向外推进百里。另外,将我们带来的那几门‘破虏炮’,给本督明晃晃地架在西门外的高地上!”
“得令!”赵信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他明白督师这是要“先声夺人”。
孙传庭补充道:“还有,找几个通晓畏兀儿语、蒙古语的向导,安抚城内居民,宣告大明法令:只要安分守己,大明自会保护其生命财产,恢复商路,使其得享太平。若有愿为我大明效力者,无论是从军还是为向导,皆有重赏。” 攻心为上,这是陛下反复强调的方略。
“末将明白!”赵信领命,快步离去。
孙传庭独自留在城头,寒风拂动他花白的鬓角,却吹不散他眉宇间的坚毅。他伸出手,抚摸着冰冷的垛口,指尖传来粗粝的触感。这里,曾是汉家故土,曾是班超、耿恭辈建功立业之地。时隔百年,大明王师再次踏足于此,他孙传庭,便是这历史性脚步的踏出者之一。压力如山,但更多的是肩负帝国西进战略先锋的豪情。陛下在京师遥望,他绝不能在此折戟沉沙。
十日后,哈密卫残破的议事厅(原叶尔羌守将府邸)被稍事修葺,勉强有了些威严气象。厅内,孙传庭端坐主位,左右两侧按剑而立的是赵信等一众披甲将领,甲胄森然,杀气腾腾。厅堂中央,站着三名头戴华丽皮帽、身着锦袍、神色倨傲的叶尔羌汗国使者。为首者是一名留着浓密卷须、眼窝深陷的中年人,名叫库尔班,是叶尔羌汗庭的重臣。
通译战战兢兢地站在一旁,将库尔班的话翻译过来,语气都带着颤音:“……尊贵的大明将军阁下!我乃叶尔羌大汗阿不都拉哈汗麾下首席大臣库尔班!大汗命我质问于你:大明为何无故兴兵,犯我疆土,夺我哈密?此乃背弃两国昔日和平之举!大汗命你即刻退出哈密,并向我国献上骆驼万峰、丝绸千匹、茶叶万斤作为赔罪,否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在造大明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在造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