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呀你,还是这个脾气,动不动就做了他们,这里是衙门口,不是在海上、在船上!”
“而且你现在什么身份?商总,喊打喊杀,像什么样子。”孙克弘佯怒,训诫了一番陈敬仪,他没有真的生气,他已经退了,没那个资格生气了,出狱了,三个养子都没来接,这就是人走茶凉。
得亏,陈敬仪有良心,还来接他,让他不是那么的难堪。
“师父教训的是。”陈敬仪露出了一个笑容,他有今天,自然是有自己的拼搏,当然更离不开孙克弘的提携,这种教训,他都记得,每一句都受益匪浅。
陈敬仪做生意的买卖经,都是跟着孙克弘学的,尤其是和朝廷打交道,这东西可不是旁人能教的。
陈敬仪经常带船去东太三个总督府行商,是个不折不扣的狠角色,手上沾满了鲜血,有红毛番、东太平洋的夷人、还有各色土着和汉人的血,出海的人多数都是走投无路的亡命之徒,船上经常有有刺头跳出来。
心狠手辣,下手绝不留情,就是他的特点。
“他们三个做了什么?”孙克弘询问着,陈敬仪要收拾他的三个养子,不孝是个由头,显然是有些事儿触怒了陈敬仪,孙克弘还是问问清楚比较好。
“他们拿点银子也就罢了,这商行的银子是大家的,揣进自己兜里的才是自己的,但他们拿的银子,有点不干净了。”陈敬仪把孙克弘卸任之后的事儿,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拿的银子不干净,就是走私贩私,这里面大部分都是白货,可是最近陈敬仪发现,这三个人,搞了一点黑货。
“人呐,是真的不知足,白货不赚钱吗?糖不比阿片赚钱?糊涂。”孙克弘听完了这些故事,摇头说道:“把银子收回来,人你不要做掉,在大明,杀人要偿命的,你把银子收回来后,把人交给府衙,胡太守处事还是很公正。”
“是。”陈敬仪听到孙克弘如此说,也松了口气,孙克弘真的让他杀人,他在大明腹地手里沾了血,就说不清了。
把银子收回来,把人送进去,是让所有人都体面的办法。
孙克弘提醒过陈敬仪很多次,在大明腹地,做势要豪右,首先要遵纪守法,这也是和衙门打交道的第一性原则,不要让掌握权力的人,感受到挑衅和冒犯。
“最近朝廷下了命令,要种树,我打算以远洋商行的名义,纳捐五十万银,大约可以种六百万棵树。”陈敬仪将孙克弘推上了车,继续说道。
“再以我孙家的名义,多纳二十万银,种树是个好事儿。”孙克弘坐到了车里,神情才放松了许多说道:“这也是祖宗成法了。”
“啊?”陈敬仪呆滞的问道:“种树也是祖宗成法?”
“嗯。”孙克弘满是感慨的说道:“太祖高皇帝家里饿死了不少人,高皇帝本人是吃柿子才侥幸活下来的,高皇帝登基开辟大明后,在洪武年间,陆陆续续在南京附近种了五千多万棵树。”
“洪武二十三年,太祖高皇帝下令,有田十亩者,种树一亩,有田千亩者,种树两百,有田两千亩者种树四百等。”
“甚至在孝陵还有一大片的桐园,是永乐年间桐油最重要的产地之一。”
“还真是祖宗成法。”陈敬仪不是个读书人,他不知道这些事儿,其实大多数读书人也不知道这些事儿,孙克弘是腿断了之后,在家里闲来无事,看的书多了,杂了,才知道这个往事。
“其实成祖文皇帝也种树。”孙克弘笑着说道:“永乐年间,营造北衙京师,文皇帝在燕山种了千里松林,还不许斧入山林。”
“后来,没人管了,这千里松林,就被人伐光了,陛下一心想要中兴,自然是照着永乐旧事来,是不是从故纸堆里,翻出了千里松林,打算重建?”
合乎逻辑的猜测,皇帝在旧纸堆里看到了千里松林的盛景,就打算往日重现,毕竟万历中兴,要全面对照永乐盛世。
陈敬仪摇头说道:“那倒不是,京师种树是顺天府衙的事儿,这次主要是在西北种树。”
“前陕西总督石茂华的遗愿,就是把杨树种到西域去,绥远总督潘季驯上奏,请三百万银种速生杨,朝廷倒是有银子,不过西土城富户愿意纳捐,陛下也就准了。”
“到了松江府这里,就只有八十万银的份额了,那我自己再加十万银,凑够八十万银,也不让胡太守为难了。”
朝廷一共需要三百万银,西土城富户摊了八十万银,松江府这边要摊八十万银,陈敬仪本来打算以商行的名义拿五十万银,孙克弘这么一说,这八十万银,也别找旁人了,他们商行全承担了。
“种树好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砍树,后人暴晒。”孙克弘满是感慨地说道:“你知道高皇帝和文皇帝为什么要种树吗?因为胡人皇帝,就不是个东西,高皇帝刚到南京,整个南京城光秃秃的一棵树没有。”
“遇风则飞沙走石,尘埃漫天,数日不得见天日,哪里还是江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朕真的不务正业》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朕真的不务正业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朕真的不务正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