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听着李莺莺的分析,忽然有种挫败感……
虽然她听不太懂,可她瞧得出,这位嫂嫂并非是胡说八道,而是真的腹有才华。
同样是女子,甚至姓都一样,自己这个皇太后,竟还不如一个前太子妃。
李氏难以接受,又不能不接受。
无他,连夫君都听得频频点头。
这大明,到底是谁说了算啊?
这江山,到底是谁在指点啊?
李氏神色黯然。
李莺莺心思细腻,见弟妹神色怔然,立即就联想到了重点,于是笑着说:
“李家世受皇恩,自要为国为民为君。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要是李家只顾自己发财,不顾朝廷社稷,岂不是为富不仁,岂不是不忠不义?”
朱锋接言道:“宝舅舅是李家家主,也是未来的永青侯,大明的臣,二叔二婶不必怜惜李家,这都是李家该做的。”
李氏一想也是,李家再如何厉害,还不是我儿的臣子?
永青侯李青都牛成那样了,不还是要兢兢业业的为国为民,为皇帝的政绩做贡献?
李氏心里好受多了,同时,也感到自惭形秽。
臣子能干,肯干,怎么都是件好事,自己不该生出这样的心理。
随即又想到夫君之前的话——未来儿孙也过上大侄子这样的生活,是不是件坏事?
好像……
也不是!
皇位诚可贵,皇权令人着迷,可……真有那么好吗?
自己一个皇太后,都觉得不如金陵一富家妇人,更何况是日日操持国事的皇帝呢?
瞧瞧大侄子,活的多自我。
儿子比大侄子还小,却已要老谋深算。
瞧瞧二侄子,这般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儿子如他这般大的时候,可没有连环画看,整日都再跟皇爷爷学治国之道,要么听那群老学究讲经史。
甚至,还处在幼童期的儿子,去关外足足历练了一年。
遭了多少罪啊!
再看看这一家子,多幸福啊?
可话说回来,明明这一家人都不在乎,为何还这般热衷于为国,为民,为君呢?
真是自己的境界太低了吗?
还是说,自己太短浅,太自私,太流于表面……
李氏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朱载坖也瞧出了媳妇的心理变化,却并未出言劝慰,同样的道理,从别人嘴里说出来,与自己领悟,是不一样的。
这次江南之行,朱载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她的观念,逐步靠拢儿子,逐步与儿子一样。
如此,未来她才不会患得患失,才不会于有意无意间,增添儿子的心理负担。
朱载坖自知不是长寿之人,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儿子只有娘亲陪着,必须要扭转她这个当娘的心理。
虽然至今他自己也做不到,可也知道这根本不以自己的意志而转移,甚至就是永青侯李青想停下,也停不下来了。
朱载坖也只能让妻儿心平气和的接受。
儿子不用操心,可妻子若无法心平气和,也会影响儿子……
朱载坖喟然一叹,暗道:欲速则不达,我还是循序渐进的来吧,我又不是不久于人世了……
“舅舅,舅舅……”
稚童趴在窗户上呼喊,打破了平静,也令失神的两口子回过神来。
这才发现两只画舫距离已不足三丈。
朱载坖定了定神,含笑道:“嫂子不妨邀他们过来一叙。”
李莺莺欲言又止。
“无妨的,既是游玩,热闹些才好。”
李莺莺苦笑点头。
少顷,两只画舫相接。
两兄弟一人搂着一个妙龄女子,立在船舷。
小八笑道:“是小外甥……呦,姐姐姐夫也在啊,哎?这两位瞅着面熟啊。”
小六也愣了一下,随即一惊,小声提醒:“去年祖爷爷带他们来过,咱们还挨了一顿打呢。”
“想起来了……”小八忙敛去嬉笑。
两兄弟,赶忙打发女子回画舫,这才沿着船板走上前来。
“姐姐姐夫,这两位是……?”
朱载壡介绍道:“这是舍弟、弟媳。”
“原来是亲家啊。”二人稍稍放松下来。
朱载坖含笑道:“外边热,进去说吧。”
这对兄弟本就性情豪爽,没有祖爷爷在一旁,自然更无顾忌……
回到船舱,各自落座。
稚童嘿嘿问道:“两位舅舅,我是不是又多了两个舅娘啊?”
“瞎说!”小六板着脸道,“舅舅们这只是应酬,是为了你宝舅舅,是为了大明,为了百姓……”
小八附和,唬着脸道:“回头可别告诉你宝舅舅啊。”
“十本连环画!”稚童说。
小八没好气道:“姐,你管不管你儿子?”
要搁平时,李莺莺非但不管,还会说教两句,可今日有朱载坖两口子在,只能让儿子安分。
“小铭,不可无礼。”
稚童错愕,挠挠头,也不再说了。
朱载坖问道:“刚才听大哥说,两位当下正忙着推销李家的金融产品,还顺利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长生: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