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宁点头解释道:“满朝世袭公候几十家,加上伯爵,那更多了。人一多,自然便有了派系,奇怪嘛?你莫不是以为勋贵武臣都是一家?”
张鹤龄闻言不由点头,有派系他丝毫不奇怪,但他以往可不曾具体了解过勋贵武臣的派系是怎么划分的。他有过想往勋贵圈里钻的事,但几乎只是小字辈的圈里,但即便如此,他也最终没能进的去。内里的情况,他自然不甚明了。
不过,他记得当时为首的是保国公朱家和英国公张家,小辈间是朱麒和张仑。几次聚会,似乎代表说话的也是这两家。倒更像是一个有章法的整体。
原来,勋贵的水深着呢,想来即便当时获得了那几家认可,能否真正进入勋贵的圈子,情况也不一定呢。
再者,他混圈子,可不是为了名头,说到底还是为了张家的利益。
念及此,张鹤龄又问道:“按您老说的,派系挺多?晚辈还以为,都以英国公为首,算是一个整体呢!”
“多倒也不多,大致也只有三派!”
徐永宁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道:“开国系、靖难系以及边将功臣系,只听名字,你大概也知道了吧?虽不是每家皆是如此,但大致是按此走的圈子。不过,你要说一个整体,也不算错,毕竟你在圈外,能看的只会是一个整体。面对涉及整个圈子利益纷争的事,勋贵武臣自然一致对外。
小子,大概是头些年你想进来的有过感受,所以才以为是整体吧?其实你若是仔细想便明白了,老夫方才所言,涉及到整个圈子的利益纷争时,便是一个整体。可若非是圈外呢?
比如你张家,还有李家,周家,也包括孙家,你们这些外戚爵位之家,莫看是挂着勋戚的名头,可真真的只能算圈外。
故此,你们这些人家若是要进这个圈子,那便是涉及了所有勋贵之家的利益。
其实早几朝时,并不曾有这种对外整体的情况,三派不说泾渭分明,但平常时候几乎少有紧密的时候。
可自天顺朝,孙家那位,继宗将军,以外戚伯爵之身,得了先英宗睿皇帝的恩宠后掌了京营,好一番动作,可把咱们勋贵圈折腾的不轻。
自那以后,勋贵圈子里,便有了默契。这么说,你小子明白了吧?像你张家这样受极恩荣的外戚之家,最是让人堤防,是绝不可能被勋贵圈接纳的!”
徐永宁说话间,眼睛不时的对着张鹤龄的脸上瞟,原以为这小子会有些沮丧或是气愤的情绪,结果没成想,从头到尾,张鹤龄的脸上都毫不动容,始终平平淡淡的模样。
“罢了,你小子,也不知道你这么大点岁数,哪学来的这般城府!”
徐永宁笑着摇摇头。
张鹤龄也是摇摇头道:“老国公,晚辈哪有甚的城府,只是觉得没多大意思罢了!”
“没多大意思?”
徐永宁眉头一挑,道:“你小子,大概是不知事吧。勋贵圈的利益,可不是你想的那般简单。哪家掌哪处,哪家领哪一军,都是默契之下的结果。即便是陛下……”
言及此,徐永宁顿了顿,继续道:“总之,明白了吧?你若是没有圈子的默契,即便陛下让你进了都督府,或是掌了哪一军,也丝毫没有实际用处。
将不会服,兵不会听。若是没有整个都督府撑腰,兵部想怎么拾掇你便可怎么拾掇。将兵不听话,你总不可能全部砍了吧?兵部软刀子削你,你难道每次都找陛下告状?若是如此,那你这个官也就当到头了!”
“呵呵!”
张鹤龄呵呵一笑,不置可否。
为何不能砍?又为何不能争?可不是谁都要遵着那些潜规则。
当然,所谓利益确实能使人疯狂,他怎能不明白,他也从未想过,一头扎进勋贵武臣的地盘里,至少现在不会。
正是他心里明白呢,整个大明军制,不单单是勋贵这一层这般简单。
若是不加以改变,只凭哪一个人敲开一角,并不能改变根本问题。其实,别看文臣如今似乎压着这些勋贵武臣,俨然一副以文御武的架势,可实际上,也只是宏观上的。
涉及的具体的军队之中,文臣依然是插不进手。不过,张鹤龄知道,这也是暂时的,整个文臣体系,更像是温水煮青蛙,在一步步的侵蚀着。
事非是一蹴而就,朝堂的制度和一些明暗规则更多时候是潜移默化而成。
想想,早年间何曾有人敢说,兵部可以凌驾于都督府之上。
“老国公,晚辈尚有些事要回府处理,便先告辞了!”
“嘿,你小子,别忙跑!老夫的话你就听不明白吗?”
张鹤龄刚走一步,就又被徐永宁拦住了,他有些无奈道:“老国公,晚辈真就只是单纯的为自家差事告状罢了,如今事了了,余者和晚辈何干?
您老的话,晚辈听懂了,我这个外戚进不了你们勋贵的圈子,故此,晚辈不是安稳老实了嘛?故此,明不明白又有何意义。正如您说的,陛下那边也不好办,晚辈可不想因着这事,给陛下徒增烦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请大家收藏:(m.qbxsw.com)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