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大臣特别是文臣,艰难的上朝下朝,连续一个月。熬不住了,再黑的脸也挡不住学子和学子家人的热情。
“陛下,臣要请假!”长孙无忌第一个表示,老子不伺候了,罢工。
“陛下,臣要回家休养。年纪大了熬不住了。”杜如晦在上朝的时候,咳嗽得快要死了。奄奄一息的坐在李世民赐给的座位上。
此话一出,一堆老胳膊老腿的中年老头儿,就开始哎哟哎哟的叫唤,头疼手疼脚疼脑袋疼,反正没有一个舒服的。听得皇椅上的李世民都想拿刀砍人了,手都痒了。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孔颖达,岑文本,魏征,六部尚书,留下,其他人退朝。”李世民咬咬后槽牙,又好气又好笑。
一刻钟时间过后。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孔颖达,岑文本,魏征,六部尚书齐聚小书房等待召见。
“各位,最近挑花眼了吧。”孔颖达作为主考官,问道。
“近几年的学子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所提高。老夫的确快挑花眼了,还好儿媳妇孝顺,给送了老花镜。”这是得瑟的长孙无忌。
“唉唉,老杜,要不是咱小徒弟不在长安,你我二人也不会没人送吃送喝。”这是叹口气的房玄龄。
“嗯。”杜如晦点头,闭着眼睛,闭目养神。
“岑相公,这次真的来太多人了。可有良才。”魏征与岑文本相识多年。
“压力太大,不好管。”兵部尚书李靖头疼死了。
“那帮留学生也想凑热闹。”礼部尚书哀怨道,被各种语言魔法攻击,滋味太难受。
……
唐代科举允许“公荐”和“通榜”,即允许人们向主考官推荐优秀人,应进士科的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求得他们赏识,以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及第机会。这就是应试考生的“投卷”
小书房里坐满了这次负责科举的大佬。李承乾带着李雉奴旁听。李恪带着李佑旁听。众人说了半天的难处,想了一个又一个的解决办法,又被否决掉。快到饭点了,众人看到长孙皇后送来的午膳,眼睛都快绿了。
“唔,这是何物?耗费几何?”魏征盯着自己面前的一笼素馅蒸饺,一碟小菜和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云吞,一小碟香醋。
“回魏相公,此物是平安郡主上进的素馅蒸饺,只需一些面粉和少许蔬菜。您面前的是松菜,香菇,芹菜,胡瓜,萝卜几种馅料,除开调料人工成本约莫2文一个。”旁边的小待恭敬回答。
“此物......”魏征的娘亲最近食欲不太好,想要方子又不好意思。
“魏相公,这松菜素馅蒸饺的方子,程家酒楼已经公布了。众位相公可派人前去抄写。只是这胡瓜、胡萝卜是平安郡主所上进,数量有限。各位相公如有需要只能自己派人去东市西市自行购买。”小待按照肖公公的吩咐回答。
“老房,老杜,你俩之前吃过此物?”其他人都去准备回去让人去抄方子,只有房杜二人不动。孔祭酒有些好奇的问。
“孔祭酒你也不看看,平安郡主和崔郎君是什么人。徒弟怎会不孝敬师父。怕是早就尝到如此美味。”礼部尚书打趣道。
“呵呵,劣徒就爱这饮食之道。承蒙夸奖。”房玄龄想想自家逢年过节崔明仁派人送的瓜果蔬菜和礼品,想想自家夫人听爱女房小小回来,说小徒弟程十娘已经平安归来,连着三天去道观里还愿。心中非常得意当初答应程咬金那杀才让房小小照顾程十娘。
下午第二轮讨论又开始了,许多问题被提出来,又解决掉。唯一剩下今年考场不够,人数太多的问题。圣人李世民决定让自己老二老四也回来,看看年轻人有什么想法。
太子东宫。
“太子阿兄,您桌上是何物,为何与我不同。”李稚奴看着碗里惦记着锅里的。李承乾的健康套餐,素馅蒸饺,玉米凉皮,卤蛋,凉拌手撕鸡,一碗南瓜粥,一碗黑乎乎的药膳。
“你为何不问阿耶。”李承乾看着口水都快流出来的九弟,慢条斯理的说。
“阿耶的吃完了。”李稚奴理直气壮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李稚奴那点点早就造完了。
“病号套餐,你要不要来一份。”李承乾笑眯眯道。
“要的话,这个也要喝掉。”李承乾指指那碗黑乎乎的散发着诡异味道的药膳。
“阿兄?”李稚奴觉得略过那碗药膳,其他的都看起来很正常。
“清河妹妹很贴心。”李承乾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李稚奴想起追在程处弼身后的姐姐李敬,有点犯愁了。他年幼的时候,好像听说阿耶要把姐姐嫁给程处弼,后来因为年纪太小就没有下旨。等到他长大了,因为程处弼一直在外打仗,很少回长安,也不算熟。后来因为平安郡主的原因,程家一家子都镇守边境,离开了长安这个伤心地。
近期程处弼立功被调回长安城,顺手救了外出游玩,险些被马车撞上的清河姐姐。然后自家姐姐就看上那个风流倜傥小将军了。不过好像听说程处弼之前就有心上人了,一直在找。对自家姐姐都是以礼相待,并不理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团宠贵女养成记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大唐:团宠贵女养成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