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过来的明军骑兵一个个横眉立目,纵声狂呼,就好像是从阴间冲出来的厉鬼一般。直到这时,缅兵才发现自己喉咙发干,发不出呐喊,握着刀枪的手臂也骇得发软,竟然有提不住武器的样子。
这时狄三喜已经一马当先冲到了缅甸人的战阵前,他一剑挥去,感到手臂遇到了点阻力——这是他很熟悉的感觉,只是这几年在建昌呆着很少打仗,有些生疏了。接着手腕又是一松,一颗人头已经被抛上了半空。狄三喜的长剑从马首右侧划到了左侧,他马上又是反手一挥,又是那种迟滞感——手感已经完全回来了。他已经陷入了缅甸军阵的深处,发疯一般地全速左右挥舞着宝剑,到处都是人,怎么都不会扑空……
在丽江的另一边,明军的步兵早就准备好了踏板,返回的船只刚刚近岸,步兵就跑上前去,把踏板搭上船帮。在江边已经等得不耐烦的巩昌王府侍卫,立刻牵着他们的坐骑跑上船去。每一只船装满后都马上驶离江岸,水手们使出吃奶的力气拼命划动船桨,装着援兵的船只像一支支离弦的利箭,向对面江岸射去。
“直到现在似乎还好。”邓名紧张地看着对面的缅甸军阵,现在狄三喜已经深陷敌阵之中,一百名明军骑兵就像是丢入了江水的一颗石子,完全看不到痕迹了,只能通过那阵阵腾起的烟尘来判断明军先锋可能的位置;而让邓名感到稍微安心的是,似乎缅甸军队没有任何反应,缅甸军队的各部依旧呆在他们原先的位置上。
“大概是缅甸的大将已经失去指挥能力了吧?所以他没有调动周围兵马去围攻狄将军的突击队。”邓名喃喃自语道。这当然是乐观的看法,还有一种可能是一百名明军骑兵的攻击对三万大军的中军来说只不过是挠痒痒,所以缅甸大将根本懒得调动其余部队,但邓名却不愿意往这方面想。
“快,快,快!”
看到第二批援军开始登岸,邓名身后的三堵墙骑士都焦急地跳起来,好像他们的催促声能够让船只更快地返回一样。在明军的船只又一次开始返回时,第二批登陆的一百名明军骑兵也发起了进攻,他们沿着刚才狄三喜的进攻路线,也向缅军的中央方向冲去。
这时候缅甸军队终于开始有所举动,邓名看到有些缅甸军队开始移动或是变换方向。
“怎么船还没回来?”邓名也开始有些沉不住气了,三波骑兵的任务就是打乱缅甸军队的阵脚,让他们无法有效地排兵布阵。而在这三波骑兵后,还有数千明军披甲步兵等着赶过去,对大乱的缅甸军队发起最后的一击。
船只终于又回来了,给邓名的感觉就好像是等了一个世纪那么长。他牵着自己的坐骑赶到岸边,几个明军步兵又一次放下了踏板,然后全力扶住它,让骑兵能够安全迅速地上船。邓名带着自己的战马第一个通过了踏板。这种用来强渡的小船似乎让他的坐骑有一点不安,但在邓名的安抚下,坐骑还是保持了平静,顺服地靠在邓名的身边。
在三堵墙渡江的时候,邓名听到了火铳声,这毫无疑问是缅甸军队的火力,因为明军的骑兵没有携带任何火药兵器。缅甸的潮湿气候并不适合使用弓箭,所以在火铳出现后很快就成为了缅甸人最喜欢的远程兵器。刚才在狄三喜发起冲锋时,很多缅甸士兵向着已经杀到眼前的明军骑兵扣动扳机时,才发现还没有点燃火绳——本以为明军需要很久才能渡江、主帅才会下令攻击,所以士兵们为了安全并没有引火,现在缅甸军队终于开始反应过来了。狄三喜的第一次冲锋就击穿了缅甸军队的战线,他绕了一圈,回过头发起第二次冲锋,把试图重新整队的缅甸败兵又冲垮了一次。等到狄三喜第三次冲锋的时候,他的身侧响起了火铳声,开始有缅兵零零星星地开始向明军射击,而巩昌王的部下加入战团的时候,也受到了缅军火力的干扰。
两百明军骑兵一直追着缅甸的将官门砍。虽然缅甸军队和明军一样,也是用旗杆的高低来表达指挥官的身份高低,但第一次见到缅甸军队的军旗后,明军对陌生的异国战旗不像对本国的那么熟悉,更分不清哪一个是缅甸的统帅,谁是缅甸统帅的亲卫。因此明军只能简单地朝着距离他们最近、看上去最高的旗帜冲,并没有给缅甸统帅扁牙简造成最大的威胁。
随着反复几次突击,明军面前溃散的缅甸军队数量变得越来越多,而明军的目标也因此越来越分散,等狄三喜他们开始分辨不清重要的目标后,他们也就把扁牙简跟丢了,开始随意地攻击最靠近自己、看上去尚有组织性的敌军。
在邓名登陆的时候,三万缅军已经有数千人正在仓皇后退。从登陆的位置看不到具体的情况,邓名只知道敌军的中央方向都是滚滚的烟尘,遮蔽了他的视野,看不清明军和缅甸军队交战的具体情形。
“如果狄将军正陷入苦战,我们就应该去增援他们;如果缅甸军队还没有被冲垮的话,再加上我们这一百五十名骑兵也未必就能打破僵局;而如果缅甸中军已经被击退了的话,有早先登录的二百骑兵继续追击也差不多够了,让他们无法重整,不需要我再带着三堵墙去追击溃兵。”部下陆续登岸时,邓名紧张地思考着自己的战术对策,没有人能够精确地预见战场的进程和走势,所以战前会议上不可能讨论分三批投入的明军骑兵该如何配合,只能凭指挥官来自行判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伐清1658请大家收藏:(m.qbxsw.com)伐清1658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