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禄十一年(1568年)北伊势的暖阳穿透云层,洒在桑名城的城楼上。泷川一益勒马立于城门之下,看着城中缓缓走出的神户家众人,脸上露出了志得意满的笑容。这场席卷北伊势的攻略战,比织田信长在岐阜城推演时还要顺利,短短半月之内,曾经盘踞此地的两大豪族——神户家与长野家,便已束手就擒,八郡沃土尽数归入织田家版图。
神户家本城被围的第三日,家督神户具盛便已认清局势。泷川一益麾下的一万大军装备精良,铁炮队的齐射威力更是让神户军死伤惨重,而邻近的长野家自顾不暇,根本无力驰援。城破在即,神户具盛站在天守阁上,望着城下密密麻麻的织田军,心中满是绝望。他知道,顽抗下去只会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唯有妥协,才能保全血脉。
“传令,开门,投降。”神户具盛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却又透着一丝决绝。当城门缓缓打开,神户具盛身着素服,手持降表,跪在泷川一益面前时,这位北伊势豪族的骄傲,已然被现实碾碎。
泷川一益并未为难神户具盛,而是按照出发前织田信长的授意,提出了招降条件:“我家主公仁慈,念及神户家世代镇守伊势,不忍见家族覆灭。若你愿认主公第三子织田信孝为义子,神户家便可保留部分领地,继续镇守。”
这是要占据家名?神户具盛心中一阵屈辱,可他抬眼望去,泷川一益身后的织田军眼神锐利,杀气腾腾,若是拒绝,恐怕连保留血脉的机会都没有。他咬了咬牙,重重磕了一个头:“属下……遵命。”
一声遵命,意味着神户家从此沦为织田家附庸,北伊势的半壁江山,就这样轻易易主。
与神户家相比,长野家的抵抗也不过是徒劳挣扎。长野家当主长野藤定驻守的津城,在泷川一益攻克桑名城后,便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佐佐成政率领的五千援军随后赶到,对津城形成了合围之势。
长野藤定深知,以自家兵力,根本无法抵挡织田军的猛攻。当泷川一益的使者带着招降条件到来时,长野藤定几乎没有犹豫,便答应了认织田信长的弟弟织田信包为义子,以此归顺织田家。
消息传回岐阜城,织田信长抚掌大笑。他特意召来三子织田信孝和弟弟织田信包,叮嘱道:“神户、长野两家虽已归顺,但北伊势人心未稳,你们二人要以义子之名,前往伊势安抚百姓,拉拢豪族,务必将这片土地牢牢掌控在手中。”
织田信孝和织田信包齐声领命,随后便带着亲信前往北伊势,开始对当地的统治巩固。
织田信长之所以选择让亲人成为神户、长野两家的义子,而非直接派遣家臣接管,自有其深意。北伊势豪族林立,势力盘根错节,直接接管极易引发叛乱。通过义子这一纽带,既能让神户、长野两家保留一定自主性,减少抵触情绪,又能将其纳入织田家的体系之中,实现间接统治。
这种恩威并施的手段,正是织田信长能够快速扩张的关键所在。
随着神户、长野两家的归顺,北伊势八郡彻底平定。织田信长下令在当地推行改革,清查土地,整顿军备,短短数日之内,北伊势便恢复秩序,成为织田家稳固的侧方。而南伊势的五郡之地,则由北畠家继续掌控。
织田信长此时并未急于对南伊势动手,一来北畠家实力不弱,贸然进攻恐损兵折将;二来上洛之事迫在眉睫,他不愿在此时分散兵力。他派人给北畠家送去书信,表达了和平共处的意愿,从而暂时稳住了南伊势的局势。
北伊势的平定,彻底扫清了织田信长出兵上洛的后顾之忧。此时的织田信长,手中已掌握了尾张、美浓、北伊势三国之地,兵力雄厚,粮草充足。他深知,时机已然成熟,是时候向近江进军,拔除上洛路上最后的障碍——六角家。
岐阜城内外旌旗招展,人声鼎沸。织田信长正式发布动员令,尾张、美浓、北伊势的兵力迅速集结。短短十日之内,五万大军便已聚集完毕,加上后续赶来的补充兵力,织田军总人数达到了六万之众。
出发前夜,织田信长在岐阜城议事厅内,再次召集了核心家臣。“诸位,北伊势已定,如今我们兵强马壮,正是上洛的绝佳时机。南近江的六角家,就是我们此行的最后障碍,必须一举攻克!”织田信长站在地图前,手指重重指向南近江的位置,眼神锐利如鹰。
柴田胜家上前一步,粗声说道:“主公放心!六角家不过是苟延残喘之辈,属下愿率领先锋部队,直捣观音寺城,生擒六角义贤、六角义治父子!”
“不可鲁莽。”织田信长摆了摆手,示意柴田胜家稍坐,“六角家虽已不复往日荣光,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麾下的马回众战力不俗,且南近江城池众多,易守难攻。若是强行进攻,恐怕会付出不小伤亡。”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在开战之前,还是先对六角家进行劝降。若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最好不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战国小大名》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战国小大名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战国小大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