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君义在大余交代完开采钨矿之后。
赶往袁州府与交响乐团汇合。
在袁州也举办了一场音乐会。
接见了明末着名的藏书家张自烈。
为了忽悠他一起回东明,展示了一下蜡板印刷,和字母注音的优势。
张自烈此人在历史上或许不太有名气,最着名的作品是《正字通》。
《正字通》不但规范了汉字的书写方式,还给汉字规范了注音。
这在没有字母拼音的年代,是个了不得的成就。
但相比他的着作,藏书才是张自烈的最大成就。
但很可惜,几年后,张自烈的大批藏书被左良玉这个军阀焚烧一空。
张自烈也被迫四处避祸,但还是凭借自己的双手,四处誊抄,成为明末清初的藏书大家。
这样一个没有什么政治诉求,只为保存汉家文明的学究。
钟君义没有理由不对他有好感。极力劝他一起去东明。
只要让他去了东明,有这大量的藏书,就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为忽悠这位老学究,钟君义许诺,去了东明让他做东明县教谕,出版社社长。
并承诺他一家,包括他的两个弟弟都有妥善安排。
请这位先生去东明,最主要的就是为了替自己完成印刷工作。
蜡版印刷虽然省时省力,但也只是比雕版印刷而已。
张自烈不但字写的好,还能注音。
还有谁能比他还适合这份工作呢。
穿越过来后,钟君义要做的工作实在太多,没有帮手,累都会累死。
张自烈只问了一下出版社社长是做什么的?
钟君义说,出版社的社长,就是从事书籍、书刊排版校对工作的负责人,以后东明的书籍都要先经过社长之手。
这个四十多岁的老先生听说后,立马就回去打包自己的藏书。
带着老娘和两个兄弟,一大家子人,跟着船队就出发去了东明。
在袁州,钟君义还抽空去拜访了王永光的同科袁业泗。
可到横塘村才知道,袁业泗已经仙逝,钟君义只好给袁业泗扫了一下墓。
在横堂钟君义打听到,袁业泗的侄子袁继咸,此时在湖广担任巡察御史。
对于袁继咸,历史上声名不显。
唯一让历史上留名的,就是此人是大明死忠。
他也与宋末的文天祥、谢徳枋一起,被尊称为“江右三山。”
所谓“江右三山。”就是誓死不投降的意思。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信大家都知道。
作为巡察御史,袁继咸并没有兵权。
但湖广匪患,随着张献忠再次反叛愈发严重。
手上没兵的袁继咸,不得不借重从河南流窜来的左良玉。最后被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坑死。
对于这样一个大明死忠,钟君义想不用又不得不用。
因为兴国州的锰矿对天雄军实在太重要。
大不了想办法不让袁继咸与左良玉合流,让他做不成俘虏。
至于他始终忠于大明这事,大不了以后对他不理不睬就是。
而此时又没有好的关系去经营湖广。
随后几天,交响乐团在江西各州府巡回演出。
终于等到甘老爷子从福建回来。
乐团又转道去了兴国州演出。
上次在武昌没有见到袁继咸,这次委托横堂族老,给袁继咸写了一封信。
钟君义终于在兴国州,见到了这个古惑之年的袁季通(袁继咸的字)。
钟君义以晚辈之礼拜见后,委托他照看兴国州的矿区。
袁继咸自然欣然同意,尽管袁继咸不知道这种泥土有何用。
但有银子赚,就是一件大好事。
毕竟,剿匪需要花费大把的银子。
好在是浅层开采,这才一个多月,就已经有了几船的软锰矿。
钟君义立即给了现银,让甘老爷子把这批矿石押运回东明。
得到矿石后,乐团顺江而下。
几日到达安庆,然后转道黄山,钟君义便去拜访歙县毕懋康老先生。
毕懋康已经年近古稀,他的传世着作《军器图说》。
毕懋康也是最早发明燧发枪的人。
但就是这样一个牛人,在大明却始终得不到重用。
原因是崇祯初年,官至陕西巡抚,他广设粥厂,大放仓廪。
损害了当地乡绅的利益,然后就被参,放逐南京养老。
《军器图说》发表于1635年,也就是六年前。
大明为什么没有大规模装备,不用说,因为朝廷没钱。
钟君义两世为人,燧发枪自然了如指掌。
但出于对古人的尊重,钟君义必须去看看,这位三年后就将离世的老人。
也是赶巧,钟君义的到来,正是毕老七十岁寿诞。钟君义表明来意。
而巧的是,毕懋康与王文静的爷爷王永光,都是万历二十六年中的进士。
也就是说,毕懋康与王永光是同年,在大明,同年可是铁关系。
加上俩人同时被贬南京,可谓同病相怜。这之间的情谊,更是加重了几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天雄军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大明天雄军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