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德胜门外,早已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
今天是献俘的大日子。那个搅得辽东天翻地覆、甚至一度让京师戒严的“伪金国汗”皇太极,终于被生擒活捉,押解来京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早已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从皇城根下的达官贵人,到前门大街的平头百姓,无不蜂拥而至,想要亲眼看看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虏酋”如今是怎样一副狼狈模样。
“来了!来了!”人群一阵骚动。
只见远方烟尘扬起,一队盔明甲亮、杀气腾腾的精锐骑兵率先开路,他们打着“团山营”、“朱”字的认旗,军容严整,步伐划一,与寻常明军萎靡的气质截然不同,引得围观人群阵阵惊叹。
“看!那就是朱将军麾下的团山营!听说是他们直捣黄龙,在万军之中擒获了皇太极!”
“好雄壮的兵马!怪不得能平定辽东!”
在骑兵之后,才是今日的主角。
一辆特制的重型囚车,在数十名锦衣卫的严密看守下,缓缓驶来。囚车由硬木打造,粗如儿臂的铁条封死了四面,只在正面留有一扇小门。囚车之内,一个身材壮硕、发辫散乱的的中年汉子,身着白色囚衣,手脚皆被沉重的铁链锁住,正是曾经的大金国天聪汗,皇太极。
与人们想象中穷凶极恶的模样不同,此刻的皇太极面色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奇异的解脱。他微微闭着眼,对沿途百姓投来的石块、烂菜叶以及震天的唾骂声恍若未闻。只有当囚车经过某些特定地段,他才会偶尔睁开眼,扫视一下这座他父亲努尔哈赤终其一生也未能踏足的雄伟帝都,眼神复杂,有遗憾,有不甘,最终都化为一片沉寂的虚无。
“呸!狗鞑子!你也有今天!”
“杀了他!为辽东的乡亲们报仇!”
群情激愤,声浪几乎要掀翻城墙。
囚车队伍在无数目光的聚焦下,缓缓通过德胜门,进入了内城,直奔刑部大牢而去。献俘仪式的高潮,将在午门举行,但那已是皇帝和文武百官才能参与的场面了。
朱信骑在马上,位于队伍的前列,他身着一身簇新的绯色麒麟服,这是出征前皇帝特赐的斗牛服升级版,更显尊荣。他面色平静,接受着道路两旁百姓的欢呼,但内心深处却并无多少喜悦,反而充满了警惕。
他能感觉到,在那些欢呼声和好奇目光的背后,有几道格外冰冷、审视的视线,正从临街的茶楼、店铺的缝隙中投射出来。那是东厂、锦衣卫的探子,或许还有某些御史言官的眼线。
“铁豪,吩咐下去,进城之后,所有弟兄谨言慎行,不得私自外出,不得与京营官兵发生冲突,一切按军律行事。”朱信微微侧头,对紧随其后的张铁豪低声吩咐道。
“明白,凡头儿放心,兄弟们都有数。”张铁豪重重点头。他也感受到了这京城繁华下的暗流,远不如在战场上与敌人真刀真枪拼杀来得痛快。
队伍行至承天门外,早有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在此等候。繁琐的交接程序后,皇太极被正式移交给了刑部和大理寺的差役,押往大牢候审。而朱信及其主要将领,则被引往一旁的朝房休息,准备参加随后在皇极殿(举行的朝会。
在朝房内,朱信见到了许多熟悉或陌生的面孔。阁臣、尚书、侍郎、都督……一道道目光投射过来,有欣赏,有嫉妒,有好奇,也有毫不掩饰的敌意。
兵部尚书王在晋率先走了过来,他算是朱信在朝中较为支持他的大佬之一。
“善凡啊,一路辛苦了!此番犁庭扫穴,生擒元凶,实乃不世之功!陛下闻讯,龙颜大悦啊!”王在晋抚须笑道,声音洪亮,似乎有意让周围的人都听到。
朱信连忙躬身行礼:“老部堂谬赞了,此全赖陛下天威,将士用命,三军效死,信不敢贪天之功。”
“呵呵,不居功,不自傲,好!甚好!”王在晋连连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满意,随即又压低声音道:“不过,京师非比辽东,树大招风,稍后陛见,言语需谨慎。”
“多谢老部堂提点,信铭记于心。”朱信心中微暖,知道这是老尚书的善意提醒。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阴柔的声音插了进来:“朱将军年纪轻轻,便立下如此盖世奇功,真是让我等老朽汗颜啊。”
朱信转头,只见一位面白无须、身着蟒袍的中年太监在几名小太监的簇拥下走了过来,正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的王德化。
朱信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拱手道:“王公公过奖了,全仗皇爷信任,信方能在外略有尺寸之功。”
王德化皮笑肉不笑地摆摆手:“诶,朱将军过谦了。咱家可是听说,将军在辽东,不仅能征惯战,这抚慰夷狄的手段,也是高明得很呐。连那皇太极,都对将军颇为‘信服’?”
这话绵里藏针,暗指朱信与皇太极交往过密。周围一些官员立刻竖起了耳朵。
朱信神色不变,坦然道:“公公明鉴,战场厮杀是不得已,战场之外,若能以王道化解干戈,使虏酋心服,使其部众归心,免我大明将士再流血牺牲,亦是臣子本分。皇太极之‘信服’,非服朱信,乃是畏服我大明赫赫天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拯救大明:从大明最后十七年开始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拯救大明:从大明最后十七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