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是在第三届“守边文化节”开幕式前,怀揣着满心的期待与好奇,踏进了这个位于边境的四合村。
当他的车子缓缓驶进村口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不禁瞪大了眼睛,身体也不由自主地直了起来。曾经那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土路,如今已经被铺设成了宽阔而平整的柏油路,仿佛一条黑色的绸带,蜿蜒穿过村庄,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道路两旁的农田里,一座座现代化的玻璃温室如同一座座晶莹剔透的城堡,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这些温室里,种植着着名的“将军粮”有机米,那翠绿的稻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欢迎着张海的到来。
在“将军粮”有机米的种植基地里,农技员正带领着一群村民忙碌地调试着灌溉设备。他们专注的神情和熟练的操作,让人感受到这个村庄对于农业科技的重视和应用。
不远处的文创街区更是热闹非凡。年轻人们充满活力地摆弄着各种有趣的文创工具,活字印刷体验台、将军印拓印工具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排队体验。游客们脸上洋溢着新奇和兴奋,他们在这个充满创意和文化氛围的地方,尽情享受着独特的乐趣。
“张书记,您可算来了!”一声清脆的呼喊打断了张海的观察。他定睛一看,只见王琳正快步迎上来。王琳身穿一件浅蓝色的棉麻衬衫,显得干练而不失亲和。他的身后紧跟着周成和几位返乡青年,每个人的脸上都透露出一股子勇往直前的闯劲。
张海握着他的手,目光扫过热闹的村庄,语气里满是感慨:“王琳啊,我真是刮目相看。上次来还是灾后重建,这才多久,四合村已经脱胎换骨了。”他想起第一次见王琳,是在医院病房里,是李岚用他的野山参救了突发心梗的老父亲,后来自己被别有用心的人诬告,企图破坏掉自己发展秦州市的计划,又是他不知道用什么办法为自己洗清冤屈,丢出了一批阻碍秦州市经济发展的蛀虫,才让自己重新回到这个位置......。那时只觉得这个人胆子大、心肠热,一个临聘的计生专干,能有这份担当已属难得。可现在,他站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眼里闪烁着对未来的笃定,完全不像个“小村官”,反倒像个运筹帷幄的领路人。
再看看现在,辞去专干的王琳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坚毅,曾经的疲惫和迷茫早已消失不见。他的步伐轻快而有力,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张海紧紧地握着王琳的手,感受着他手掌的温度和力量。他的目光缓缓扫过这个热闹非凡的村庄,心中充满了感慨。
村庄里,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学习,老人们在新建的广场上悠闲地晒太阳,年轻人则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第一次见到王琳的情景,那是在医院的病房里。当时,李岚用他的野山参救了突发心梗的老父亲一命。从那一刻起,张海就对王琳有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更是让张海对王琳另眼相看。自己被别有用心的人诬告,企图破坏掉他发展秦州市的计划。在这个关键时刻,又是王琳,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竟然为他洗清了冤屈,还揪出了一批阻碍秦州市经济发展的蛀虫,让他得以重新回到这个重要的位置上。
那时的王琳,在张海眼中,只是一个胆子大、心肠热的人。一个临聘的计生专干,能有这样的担当,已经实属难得。
可是如今,当张海站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看着王琳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笃定,他突然觉得,王琳完全不像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官”,反倒更像是一个运筹帷幄、胸有成竹的领路人。了全市乃至全省都炙手可热的地方,还把合作社的规模发展到了国外,现在又利用历史遗留下来的古迹大力发展乡村经济。这样一个人,作为市委书记,张海都觉得有些琢磨不透了。
开幕式上,当实景剧《守边记》新增加的“青年归乡”片段上演时,张海看着舞台上那些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又看了看台下认真观看的村民和游客,忽然明白了什么。王琳不仅是救过他和父亲的恩人,更是读懂了这片土地的人。他没有固守陈规,而是把将军的守边精神、陈老师的护宝情怀,变成了村民能触摸、能受益的实在东西——有机农业让土地生金,文创产品让历史说话,实景演出让文化活起来。
午餐时间到了,张海坐在饭桌前,品尝着用“将军粮”煮成的香喷喷的米饭,还有哑巴阿婆的徒弟们精心蒸制的花馍。这一顿饭,不仅让人感到满足,更让人对这个村庄充满了好奇。
周成在一旁兴致勃勃地讲述着“守边文化 IP”的延伸计划。他说,村里打算和职业院校合作,开设非遗传承班,专门培养花馍制作和传统木雕方面的人才。此外,还要打造一个研学基地,让城里的孩子们来这里体验农耕生活,了解守边的历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年也逆袭请大家收藏:(m.qbxsw.com)中年也逆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