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那一拢,真真是将天下军心都拢住了!”
大营旁边专门搭建出来的观望台上,来自大理的使者,当今大理高氏一脉的嫡长子高量成叹息一声,颇有感触。
且说大理高氏嫡长子一脉很有意思,作为大理国的实权权臣,甚至于压迫的皇族段氏抬不起头来,高家历代的掌舵者取名都是顺着某种规律来的。
从对大理皇室段氏进行了一次废立而获得大理宰相之任的高智升那一辈开始,每一位高家的继承人都是大理国的宰相,几乎世袭了。
高智升的嫡长子名为高升泰,这家伙甚至于曾经自立为帝,不过后来实在是抵不过大理国人心反噬,又把皇帝位子还给了段氏。
但是也只是还了个位子给段氏,权柄则是一直由高家把持。
高升泰的嫡长子名为高泰明,高泰明的嫡长子名为高明量,高明量的嫡长子名为高量成。
这一代又一代的,下一代掌舵人取名都是从父亲的三个字里取了前后两字,以示子承父业,传承不绝。
而顺应着这种规律取名的,日后必然会是大理国的宰相,实际上的大理国掌舵者。
在大理国,皇帝听皇后的,皇后听宰相的。
高量成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未来也是大理国的掌舵人,如今作为使节前来与大宋通好,倒是可以看出大理国目前的态度。
来自于大宋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光复河北及河东,收降西夏,真定府一战更是彻底打崩了金国的攻势,使得攻守之势逆转。
而大宋摄政王将那把具有非同寻常意义的白石斧头送回给了大理,更是让大理国举国惊惧。
所以必须得派使节过来,而且必须得派一个有分量的使节。身为大理下一代掌舵人,高量成自然是责无旁贷。
“何止是军心?六位宰执相公,哪一位不是靠着摄政王的起复才能有如今的威势?”
听到了高量成的话,负责接待他的鸿胪寺郎中李猷笑了起来。
而高量成也完全明白他的意思,毕竟来此之前他也真的是做足了功课的。
如今大宋朝的六位中枢宰执,在被摄政王起复前是什么情况?几乎全都是此前宋廷政治斗争的失败者!
首相张叔夜在靖康二年权柄全被薅夺,几乎成了一个闲人。吕颐浩在扬州养病,提举西京等同于打入冷宫。
许景衡被放在了东南,李纲被放在了荆湖,宇文虚中被放在了关西。说是留守,其实与流放无异,根本对中枢没有任何影响力。
至于宗泽,本身就是没根脚的,在靖康元年的时候靠着军功上位,却也被康王嫌弃的撵了出来。
这几个人,如果没有摄政王的抬举,如何能端坐在龙头宝座之上,执掌天下权柄?
就连最近在朝堂上闹出了不少动静,堪称身负东京名望的御史中丞陈东和侍御史欧阳澈,原先根本就是一介白身!
不夸张的说,以摄政王对于他们的起复之恩,真想当皇帝了,几位宰执加御史中丞要是不提前准备好黄袍,都要被人戳着脊梁骨骂的!
而且摄政王收拢军心的手段也的确是堪称前无古人……那座英雄碑一立,现在御营上下,临战皆以赴死为荣!
……
“敢问这位李郎中……太原一战大宋战死三万,大金……伪金战死超过十二万,竟然打了个一换四吗?”
听到两人的交谈,旁边来自北方大草原上的蒙兀人部落忽尔扎部落的使节克里连忙小心的问了一句。
具体的战损其实应该算是机密的,不过此时此刻,中枢如此大张旗鼓的“欢迎英雄回家”,也就不在乎什么机密不机密了。
朝廷现在颇有一番“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堂皇豪气。
“还不够,摄政王的标准是一汉当五胡。”李猷神色郑重,“御营将士们还是要自勉的。”
克里心中一惊……现在北国蒙兀人跟金国闹掰了,正在造反呢。每一次军事上的冲突,蒙兀人与金国铁骑的战损比都是惊人的。
常常死十个蒙兀人都不一定能打死一名金兵!这年头,金人的战斗力是实打实的!
结果现在宋军和金军打了个一换四还不满意……也委实让他由衷的震撼。
“大宋真是国富兵强……”来自于东海日本岛的使者源清和夫叹了一口气,随后问道,“敢问郎中,我等何时可以觐见摄政王冕下?”
“你们恐怕见不到摄政王的,他平常都不在东京城,今天也是专门为了迎接英魂们才回来……明天上午,倒是可以带你们觐见中书令。”李猷应了一句。
没错,此时此刻,这座专门搭建出来的观望台上全都是来自于各国的使节。
大理、蒙兀人、吐蕃各部甚至是日本都有使臣过来。
这些小国都是与大宋有着直接或者间接联系的,如今宋庭如此势大,连带着对于周边各国的影响也在与日俱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这个大宋,女妖好多啊请大家收藏:(m.qbxsw.com)这个大宋,女妖好多啊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