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北魏宣武帝元恪驾崩,在位共计十五年零七个月,胡充华为太妃,贬高太后为尼姑,后将其毒杀,终为太后,寡居寂寞,引入皇叔,自荐枕席。
这位皇叔为谁?就是清河王元怿。元怿为北魏孝文帝元宏第四子,在诸子中,容貌身材是最美丰仪,胡太后看上了他,授以重位,遇事必与他商议。且曾经至元怿第夜宴,目逗眉挑,已非一日。元怿却不愿盗嫂,虚与周旋,未曾沾染。偏偏胡太后欲火上炎,忍耐不住。一夕召入寝宫,托名议事,元怿只好奉诏进去,哪知她与元怿相见,开口叙谈,便是床头兵法。元怿始知中计,但是已经无法脱身,不得不通变达权,将顺了事。
清河王元怿嗣是出入宫闱,几乎成了惯习,渐渐的秽声腾播,贻谤都中。只因元怿素有才华名望,好贤下士,辅政后亦多所裨益,所以毁不掩誉,一时尚能免害。但是日长时久,总不免为人所乘,翩翩佳公子,恐跳不出后来一着呢。
胡太后听政时,有梁、魏争夺淮堰一事。在此不得不将北魏朝廷内政之事,暂时从缓描述,且将淮堰之事叙明。
梁朝的天监十二年(513年),夏季,五月,北魏的寿阳久雨成灾,大水入城,房舍全被淹没。
北魏扬州刺史李崇指挥军队停在城墙上,水继续往上涨,于是又乘船爬到城墙上的短墙上面,城墙只差两板宽没有被淹。将佐们劝李崇放弃寿阳而保北山,李崇说:“我受朝廷之命镇守一方之地,由于仁德不足而致使天降大灾,淮南万里之地,安危系于我一身,我若一旦离开,百姓就会瓦解奔散,扬州之地,恐怕就不属我国所有了,我岂能受惜自己的身子,而有愧于汉代黄河泛滥时不顾一已之安危而宿于堤上的王尊呢!我只是怜悯这里的士人百姓们要无辜而与我同死,所以可以让他们扎筏子乘坐其上,随水而高,各人去求一条生路,我一定同这座城一起淹没,请各位不要再说了!”
治中裴绚,率领城南人民数千家,泛舟往南方逃走,避水高原。因水势迭涨,还以为李崇必然北归,于是自称豫州刺史,送款梁将马仙湬,情愿投诚。
李崇听闻裴绚叛逃,未测虚实,特遣僚吏韩方兴单舸(谓乘驾一条船)召传裴绚,裴绚且惊且悔,转而思到势成骑虎,自己已经是难下,于是派遣韩方兴返归报告道:“适因大水迷漫,为众所推,不得已便宜从事。今民非公民,吏非公吏,愿公早行,无犯将士!”
李崇得报始愤,即派遣从弟李神等人,率领舟师讨伐裴绚。裴绚战败窜匿(逃跑藏匿),被村民执拿住,械送寿阳。
裴绚来到中途,对湖水长叹道:“我有何面目再见李公!”因而投水自尽。马仙湬调兵去救裴绚,不及而还。
寿阳的水势渐渐退去,当地居民复稍微得于安定。为这一番水溢,遂由梁降将王足,献策给梁朝廷,请堰淮水以灌寿阳城。梁武帝萧衍,称为良策,便派遣材官将军祖暅,水工陈承伯等,相地筑堰,大发淮、扬兵民,充当工役。
梁武帝萧衍又命太子右卫率康绚,权督淮上各军,看护堰作。这次筑堰,为梁朝廷特别巨大的工程,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培土,合脊中流,役夫需二十万众,兵士不足,取派人民,每二十户令出五丁,并力合作,自天监十三年仲冬为始,直至次年孟夏,草草告成。不料一宵风雨,水势暴涨,澎湃奔腾,竟然将辛苦筑成的堤堰,冲散得几乎耗尽。
当时舆论纷纭,早有人谓淮岸聚沙,地质未固,恐难成功,梁武帝萧衍不以为然,决拟兴作,及经此一溃,仍然不肯中阻,再接再厉。实是多事。
或谓蛟龙为祟,能乘风雨破堰,唯性最畏铁,可用铁冶入水中,免致冲损,于是采运东西冶铁,得数千万斤,沉诸水滨,仍不能合。蛟龙畏铁,不知出自何典?于是改用其他办法,伐树为井槀,填以巨石,上加厚土,沿淮百里内,木石无论巨细,悉数取至。兵民朝夕负担,肩上皆穿,更且夏日薰蒸,蝇蚋攒集,酿成一股疫气,不堪触鼻。
可怜充当巨役的苦工,迭受驱迫,无法求免,没奈何拼去性命,与天时相搏战。究竟人不胜天,死亡相踵。梁武帝萧衍虽然信仰佛教,但是如此劳民伤财,百姓如此苦楚,将来焉得好报?非是信佛遭报,乃是因果惟人自召。
好不容易到了秋天,暑气已退,乘流增筑,尚堪耐劳,奈转眼间又是寒冬,淮、泗尽冻,朔风凛冽,劳役诸人,手足俱僵。
天公也故意肆虐,雨雪连宵,比往年更增冷度,浮山堰中的兵民,十死七八,真可谓一大巨劫了。为谁致之?孰令听之?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那淮堰尚未竣工,北魏已经复而起用杨大眼为平南将军,督诸军屯荆山,来争淮堰。
梁武帝萧衍意图先行发军,亟派左游击将军赵祖悦,袭击占据魏境西硖石,进逼寿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济公传奇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济公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