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们悄然逼近美军军营,随即齐齐甩出了手榴弹。
随着爆炸声接连响起,美军营地内顿时充斥着哀嚎,敌军伤亡惨重。短暂的胜利后,二营的战士们没有恋战,迅速穿过开阔地,继续向飞虎山方向发起突袭。在飞虎山一线,志愿军战士与南朝鲜军第七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这是南朝鲜军在熙川首次与志愿军正面交锋,便遭到了志愿军第38军的沉重打击。
在下午3点,在主力部队炮火的强力掩护下,敌军有线通讯网线被炸断、各部队失去联络、战斗力无法有效集中,志愿军战士们抓住这个短暂机会,发起了进攻。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战,335团奋勇向飞虎山顶峰推进。临近主峰时,敌我双方终于爆发了预料中的白刃战。浓厚寒冷的白雾中,随处可听到肉搏的喘息声、咒骂声和呻吟声……
由于我军火力不足,只能通过残酷的白刃战消灭敌军。而飞虎山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联合国军的炮火异常猛烈,使得整个战斗过程异常惨烈。
在二营抢占飞虎山主阵地的同时,范天恩抓住战机,指挥部队扩大战果,命令一营和三营继续向军隅里发起进攻。二营的四连和五连坚守飞虎山主峰,五连三排则在主峰南侧延伸出的两个小山头上布置了几十米的防线,这里正是南朝鲜军进攻飞虎山的必经之路。
不到一天时间,我军便攻下了飞虎山。山顶细雨早已不知何时停歇,取而代之的是浓重的雾霭,硝烟弥漫之下,太阳的影子早已消失不见。
范天恩缓步行走在阵地上,目光掠过飞虎山经过激烈战斗后被弹片、炮火和火焰肆虐过的满目疮痍。曾经郁郁葱葱的飞虎山,在这场大战之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风貌。
美军并非对志愿军的行动毫无预判。
短暂受挫后,南朝鲜军第6、7、8师以及美军第24师一部,迅速对飞虎山至德川一线展开反攻,重点集中在飞虎山一带,发动了猛烈的反扑。
“报告!”不知何时,通信员已经站在了身后。
“说吧。”范天恩心中一紧,猛然转身看向通信员。
38军接到命令,停止向军隅里推进,立即掉头撤退。这次撤退不仅仅是38军,所有部队都将撤退,唯留335团坚守飞虎山。
听完情报后,他的心又一次揪紧了。
为什么要死守飞虎山呢?我们来看一下飞虎山战略位置的重要性。
飞虎山位于仁川东北方向,山势险峻,横在军隅里和价川北面。
价川和军隅里都是联合国军配合东线的美第十军完成麦克阿瑟“钳形攻势”的必经之路,控制飞虎山便可以控制平壤至满浦的公路。
这是是中美双方南进和北退的必经之路,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为了不让联合国军北进的速度太快,影响中国军队的调动和威胁中国军队的侧后,必须依据飞虎山之险进行阻击。
如果飞虎山失守,敌人直接冲破防线,那么之前的一切牺牲将会付诸东流。范天恩十分清楚,335团在飞虎山的阻击战关系重大。
如何以一个团的兵力顶住西线美军的全面进攻,以及如何让一个团打出主力部队的气势,是这场战役的关键与难点。
要做好防御,首要任务是挖掘工事。当335团的作战任务从进攻转为防守时,范天恩立刻意识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抢修工事,是当前部队的头等大事。
志愿军深知美军炮火的威力,如果没有工事掩护,面对美军的大炮和飞机轰炸,简直就是白白送命。然而,由于之前的任务以进攻为主,连续作战的战士们为了减轻负担,只携带了战斗武器,突然的战斗任务转变让他们措手不及。
瑟瑟秋雨,长途奔袭的汗水,让战士们的衣物层层尽湿,虽然雨住了,但是深秋的丝丝寒风,使战士们不禁阵阵发抖。但时间就是生命,战斗的紧迫感让他们已无暇去思考太多。抢修战斗工事的命令,已转瞬传遍飞虎山阵地的各个角落。
没法办,形势紧急,只能用手和刺刀挖那些坚硬的石头,没一会双手都鲜血淋漓。疲惫的战士们借着身体的重量用刺刀狠狠地刺向地面,撬起石头。但无奈刺刀受力面较之铁锹实在是太小了。急红了眼的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手刨土,然后将土和石头用自己的手掌、衣服以及一切可以装东西的容器往外搬运。
很快,坚硬地石头碰掉了他们的指甲,看似稀松的土壤也磨破了他们的皮肤,小雨好像受到战士们热火朝天干劲的感召,又赶来凑热闹,一时间,战士们的指尖上的殷红与雨水混合在一起,仿佛要把这方热土染红。
幸亏文化教员戴笃伯冒死送了一批小铁锹上来,这才解决了问题。335团的士兵们看见小锹流下了激动的热泪。范天恩激动地拍着戴笃伯的肩膀说:“你这个知识分子行!”
高强度的劳动渐渐地让本就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的战士们感到体力不支、眼冒金星,浑身开始冒虚汗,手脚发软开始不听使唤。335团都已经断顿好几天了。后来机枪手梁仁江发明了啃石头的办法,因为一啃石头就有口水,心理上就感觉饿劲就能差一点,这个方法马上推广到全团,阵地上瞬间响起了一片啃石头的声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不能忘却的197653请大家收藏:(m.qbxsw.com)不能忘却的197653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