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衙的正堂,与十里长亭的温情脉脉截然不同,这里的一切都透着一股庄严肃杀之气。
高大的梁柱支撑着宏伟的穹顶,漆黑的木料在岁月的侵蚀下泛着沉沉的光。
阳光透过高窗,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古木、卷宗与熏香混合的复杂气味。
堂上堂下,文武官员分列两旁,一个个身着官服,噤声肃立,目光如炬,汇聚在我这个来自汉中的使者身上。
那一道道目光,有的好奇,有的审视,有的警惕,更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敌意,仿佛无数无形的刀剑,在我身上来回刮过。
我身处这风暴的中心,心如止水,目不斜视。
因为我知道,这些人的态度并不重要,真正能决定此事的,只有堂上那三个人。
正中主位上端坐的,是一位面容温和、双耳垂肩、双手过膝的中年人。
他身着锦袍,虽不华贵,却自有一股仁厚宽和的气度。他便是当今皇叔,蜀中之主刘备。
此刻他正含笑望着我,那笑容真挚而亲切,仿佛我不是一个潜在对手派来的使节,而是一个久别重逢的晚辈。
然而,在他那仁德的表象之下,我能感受到一股百折不挠的坚韧,那是历经半生颠沛流离,却依旧不改其志的枭雄本色。
在他左手侧,端坐着一位红面长髯的将军。
他身形魁伟,不怒自威,一双丹凤眼半开半阖,仿佛对眼前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右手轻抚着胸前那一部美髯,整个人就如同一柄藏于鞘中的绝世宝刀,虽未出鞘,那股锋锐之气却早已充斥着整个大堂。
无需介绍,我便知此人定是威震华夏的关羽关云长。
而右手侧,则是一个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猛将,他不像关羽那般内敛,一双环眼瞪得浑圆,目光在我身上扫来扫去,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与煞气,仿佛只要我一句话说得不对,他便会立刻暴起发难。
此人,定是那长坂坡前喝断当阳桥的万人敌,张飞张翼德。
至于孔明,他则站在刘备身侧靠后半步的位置,依旧是那身鹤氅纶巾,手持羽扇,神态自若。
他仿佛是这庄严大堂中的一个异数,游离于这紧张的气氛之外,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才是这场议盟真正的核心。
“元直先生,一路辛苦。”
刘备率先开口,声音醇厚,充满了感召力,
他的姿态放得极低,言语间充满了对我的尊重,瞬间便化解了堂上大部分的敌意。
我躬身一礼,不卑不亢地说道:
“皇叔言重了。庶奉我家主公之命,前来拜见蜀中之主,呈递盟书,意在联合两家之力,共御曹贼,匡扶汉室。
此乃天下大义,庶不敢言苦。”
说着,我从怀中取出主公亲笔写就的盟书草案,由侍者呈递上去。
刘备接过盟书,并未立刻打开,而是目光灼灼地看着我:
“陆将军之心,备已尽知。
备与曹贼,势不两立。
若能与陆将军结为盟好,互为犄角,则汉室可兴,国贼可破。
备,求之不得!”
他的话音刚落,我便感觉到张飞那边的煞气明显收敛了几分。
显然,“共讨国贼”这四个字,对他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我心中稍定,正准备就盟约的具体条款,展开一场唇枪舌战的艰难谈判,
却见孔明轻轻摇了摇羽扇,向前一步,对刘备躬身道:
“主公,亮以为,汉中与我西川,实乃唇齿相依之势。
曹操虎踞中原,随时可能南下。
若我两家相争,则必然两败俱伤,最终只会让曹贼得利。
此消彼长之下,天下再无人能与其抗衡。”
“故而,与汉中结盟,非为汉中,实为我西川自保之万全之策。
主公心怀天下,欲兴复汉室,更需团结一切可团结之力。
陆将军虽新据汉中,然其志向高远,素有仁名,正是我等可以信赖的盟友。”
他的声音不大,但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大堂。
我愣住了。
我准备了满腹的说辞,预想了无数个可能被诘难的角度,准备了数十种应对的方案,从地缘政治到人心向背,从军力对比到后勤补给,我自信可以应对任何挑战。
可孔明……他根本没给我开口的机会。
他直接将我所有想说的话,用一种更精炼、更站在刘备集团立场的方式,全部说了出来。
他没有与我谈判,而是在“说服”刘备
——尽管谁都知道,这不过是他们君臣二人早已商议好的说辞。
刘备抚掌而笑:
“军师所言,正合我意!元直先生,请看盟书,若无异议,我等今日便可歃血为盟!”
孔明接过盟书,亲自展开,朗声念道:
“其一,互通商贸。
汉中战马、皮货,可入西川。西川之粮草、井盐、铁器,亦可输往汉中。
双方互设榷场,官府庇护,以利民生,以厚军资。”
这一点,正是我方最急需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