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能的画面是:郢州刺史府大堂,气氛凝重。长史(很可能是后来护送他的虞洽)等高级幕僚们紧急商议对策。调兵遣将的文书起草完毕,需要主官盖章生效。于是,奶娘抱着睡眼惺忪或者正玩着布老虎的小刘燮来到案前。长史恭敬地(或者略带无奈地)握着刘燮的小胖手,蘸上印泥,引导着他那尚不能精确控制的小手,在调兵文书上重重按下象征晋熙王权威的大印!“啪!”一声轻响,数千精锐之师,打着“晋熙王”的旗号,浩浩荡荡开拔东下勤王。
戏剧性的是,这支“晋熙王军”表现神勇,与其他勤王部队合力,最终攻克了叛军老巢寻阳!捷报传来,建康朝廷在庆幸之余,想必又陷入了一阵微妙的沉默。论功行赏的时候到了。七月,朝廷下诏:晋熙王刘燮,因“功勋卓着”(主要是他的印章盖得及时且位置正确),进号安西将军!五岁(虚岁)的安西将军!奶嘴可能还没戒掉呢,沉甸甸的将军印信就已经挂在了脖子上(当然,实际保管者还是长史)。这恐怕是人类军事史上最“萌”的一位将军了,“尿布将军”的名号,实至名归!
第三幕:升迁如火箭,过家家般的顶级荣衔
此后的刘燮,仿佛坐上了升官火箭,其晋升速度之快,足以让任何职场老油条惊掉下巴。
元徽四年(476年): 进号镇西将军(从安西到镇西,名号更威猛了,虽然小王爷可能更关心新玩具)。
升明元年(477年): 风云突变。权臣萧道成弑杀狂暴的后废帝刘昱,改立刘彧第三子、刘燮的弟弟刘准为帝(宋顺帝)。作为政治平衡的一部分(或许也是为了把他调离重要边镇),刘燮被改任为扬州刺史(治所建康,核心腹地!),进号抚军将军。年底十二月,又派他出镇寻阳盆城(今江西九江)。从郢州到扬州再到寻阳,小小年纪就体验了“频繁出差”。
升明二年(478年): 人生“高光”时刻来临!先是进号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意味着可以像三公一样建立自己的高级幕府,仪同三司是享受三公待遇,位极人臣的标志之一)。同年九月,更是一步登天,加封司徒!位列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一!九岁(虚岁)的司徒公,旷古未有!
庄严的朝堂之上,衮衮诸公,白发苍苍的老臣,功勋赫赫的武将,全都得对着丹陛之下那个小小的身影躬身行礼,毕恭毕敬地口称:“拜见司徒公!”而屏风后面呢?我们的小司徒刘燮,可能正因为背不出《论语》被太傅拿着戒尺打手心而眼泪汪汪,或者偷偷把象征无上权力的玉笏板当积木搭着玩,又或者百无聊赖地数着地毯上的花纹,心里惦记着下课后能不能去御花园掏鸟窝。萧道成把如此煊赫的高位硬生生套在一个九岁孩童身上,如同给一个精美的木偶披上华贵无比的蟒袍玉带,目的只是为了遮住背后操控的丝线,让这个傀儡看起来更有分量,更方便自己这个“提线人”操纵政局罢了。这哪里是封赏?分明是高级黑!
第四幕:龙椅易主时的祭品——从“司徒公”到刀下亡童
该来的终归要来。升明三年四月甲午(公元479年5月29日),经过一系列“禅让”的表演(包括刘燮这个“司徒公”在内的百官“恳切”劝进),萧道成撕下了最后的面纱,正式接受宋顺帝刘准的“禅让”,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齐,建元建元。刘宋王朝,在历经六十年风风雨雨后,宣告终结。
新朝肇建,自然要“大赦天下,加恩四海”。前朝的宗室们,待遇也“更新”了。九岁的前司徒、晋熙王刘燮,被降封为阴安县公(阴安,地名,在今河南清丰一带,爵位等级远低于王爵)。食邑从原来的三千户被大砍一刀,缩水成了一千五百户。昔日高高在上的“司徒公”尊号犹在耳边回响,转眼就成了低等爵位的“阴安公”。这落差,比学区房换厕所隔间还离谱。更讽刺的是,为了显示新朝的“仁慈”和继承的“合法性”,萧道成还让刘燮“奉宋祀”,意思是由他来负责祭祀已经灭亡的刘宋宗庙。让一个九岁的孩子,扛起一个覆灭王朝的沉重香火?这活儿,怎么看都像是给祭品提前贴上的标签。
然而,政治表演终有落幕时。新朝根基未稳,前朝余脉总是心头之患,尤其是有名分的宗室。萧道成的屠刀,早已在暗中磨得锋利。
仅仅一个月后,建元元年五月辛酉(公元479年6月25日),建康城一处可能并不起眼的宅邸(阴安公府邸)。没有公开审判,没有罪状昭告。一群如狼似虎的士兵闯入。刽子手冰冷的刀锋闪过,九岁的刘燮甚至来不及弄明白发生了什么,就倒在了血泊之中。一同倒下的,还有他府中所有被认为有牵连的亲属、仆役,史书冰冷地记载:“刘燮及全家老幼被斩。” 一个“及”字,包含了多少无辜的生命!
萧道成清除刘宋宗室的大网无情落下,稚子何辜?只因他姓刘,且曾经拥有过那个带血的王爵。当权者一句轻飘飘的“岂以稚子为念”(怎能因为是个孩子就心软放过?),便轻易抹去了一个孩子存在的全部意义和价值。刘燮的血,成了萧齐王朝“稳固”基石下,最刺眼的一抹猩红。他的人生,从血腥中开始,最终也在血腥中结束,完成了一个残酷的闭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