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完这些,我已经听得入了迷,没想到小小的血脂背后有这么多学问。接着,专家从中医和心理学角度深入分析高血脂。
从中医角度看,高血脂归属于“膏脂”“脂浊”范畴,和脏腑功能失衡有关。比如饮食失调,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爱喝酒吃夜宵,会损伤脾胃,水液代谢失衡,痰湿内盛,过剩营养物质化为膏脂,导致血脂升高;情志不遂,长期不良情绪会造成脏腑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衡,津液代谢障碍,脂浊蓄积;劳逸失常,不规律作息、喜静少动,会使脏腑功能代谢异常,脾胃水液运化障碍,积滞成痰浊瘀血;年老体虚,肾气虚弱,气化不利,膏脂运化迟缓,水液停聚生湿,湿浊阻滞成痰瘀,引发高血脂。
我想到自己平时就爱吃油炸食品,还经常熬夜,看来这些不良习惯就是我高血脂的“罪魁祸首”。专家说,中医治疗高血脂讲究辨证论治,比如路志正国医大师认为“病在血液,其源在脾”,治疗大法是健脾祛湿、化痰降浊佐以活血,常用“化浊祛湿通心方”。另外,针刺丰隆、足三里等穴位,练习八段锦等养生功法,也有助于调理血脂。
从心理学角度,高血脂对患者心理影响可不小。得知患病,患者会焦虑担忧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长期疾病管理和生活方式改变,容易让人产生抑郁情绪;控制体重、改变饮食结构,可能影响患者自我形象和自尊;社交场合因饮食限制感到不自在,会导致社交障碍;治疗依从性带来的心理压力,也会让患者产生自责、内疚等负面情绪;了解疾病知识时,复杂医学概念会造成认知负担。
我回想自己刚知道血脂高时,确实焦虑了好一阵,总担心会得更严重的病。专家说,患者可以通过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血脂。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会通过激素水平变化导致血脂升高,冥想能放松神经系统,调节激素平衡,改善血脂水平。
讲座最后,专家总结重点:高血脂是血脂代谢紊乱的“症”,不是“病”,不能只看血脂水平决定治疗;血脂里的脂质有屏障、防御、沟通和储存能量的重要功能,要追求脂质平衡;中医从脏腑功能角度分析高血脂病因,有独特治疗方法;心理学角度看,高血脂会影响患者心理,患者要学会调节情绪和压力。
听完这场讲座,我收获满满,不再盲目害怕高血脂,知道了该从哪些方面调理身体。我打算从今天起,调整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规律作息,不再熬夜;每天抽时间运动,再试试冥想放松心情。
不知道大家听完我的分享,对高血脂有没有新认识?如果你们也想知道更多降血脂小妙招,或者有自己的经历想分享,就赶紧点赞,关注我,咱们一起在降血脂的路上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思考题:
1. 结合中医原理,分析自己的生活习惯,看看哪些可能导致了血脂异常?
2. 从心理学角度,谈谈你在面对疾病时,是如何克服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的?
★ 高血脂背后的心理学原理解析
在高血脂的发生与应对中,心理学原理的影响贯穿始终,深刻左右着人们的认知与行为。患者初遇血脂异常时,往往因体检单上的“红色箭头”产生焦虑情绪,这种对疾病未知的恐惧易引发灾难化思维,夸大健康风险,进而陷入过度担忧的心理循环。
长期的疾病管理中,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饮食控制、规律运动)会触发心理抵触,本质是习惯惯性与新行为模式的冲突,易导致依从性下降。社交场合因饮食限制产生的不自在感,源于自我形象认知的波动,可能引发社交回避,加剧孤独感。
此外,认知偏差也普遍存在,如初期对“高血脂=需立刻用药”的片面认知,或对“降血脂只需少吃油腻”的简化理解,忽视个体风险差异。而积极的心理调节,如通过冥想放松神经、建立健康社交支持系统,能改善激素平衡,间接辅助血脂调节,体现了心理状态与生理健康的密切关联。
喜欢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请大家收藏:(m.qbxsw.com)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