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牛,去把这些菜晒了?”,一个老头走过来将一大筐蔬菜摆在牛野的面前。
而牛野此时,在靠着船舷傻愣愣的坐着,他完全搞不明白眼前的情况。
2021年湘南衡州青年牛野,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前往广州攻读土木工程专业。然而,2025年高高兴兴毕业,现实生活却给他当头一棒,毕业后他立马陷入失业困境,无奈之下只能投身快递行业,穿梭在城市的街道之中。
一个疲惫的夜晚,牛野在送完最后一个快递后,筋疲力尽地躺在江边的躺椅上,想要小憩片刻。却未曾想这一觉让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次睁开双眼时,他惊愕地发现自己身处一条巨大的木头帆船上,成为了船上的一名临时苦力。身着破烂的麻布衣裳,周围的人说着他完全听不懂的语言,身体在随着一条三桅大帆船在海浪中摇曳,魂却不知道在哪儿飘着。。。
喊他的老头姓陈,名近海,世代渔民和海员,是这条船的大班(等同船长),因为一直对船员比较照顾,船上的船员都叫他“陈老豆”。
最开始三天,牛野是听不太懂船员们讲的话的,但慢慢听得多了,加上手语,才慢慢能听懂。
这些船员都来自于潮州府,樟林港,他们全都是那里十里八乡的沿海讨生活的渔民和农人。
“又发呆!你阿爸托人让你来跟我,离了家,出了海,就是海佬了,跟着多做,你知唔知”,陈老豆说话严厉,但对人其实挺好。
牛野抬头看着老者,五十岁的老海员陈近海是一位在海上航行了几十年的老水手。他的衣着简单而实用,一件由粗麻布制成的蓝色上衣,领口和袖口都已经磨损,但仍然结实耐穿。下身是一条宽松的灰色棉布裤,裤脚被随意地扎紧,一双赤脚满是老茧。腰间系着一条宽皮带,上面挂着一个用旧帆布做的烟袋和一把磨得发亮的短刀,这把刀不仅是他海上生活的工具,也是他的防身武器。
陈近海的语言带有浓厚的潮州口音,他的语调低沉而有力,每个字都充满海上的故事和经验。他常常使用一些只有海员才懂的术语和谚语,比如“潮起潮落”和“风平浪静”。他的故事总是充满神秘和冒险,讲述着他在不同海域遇到的风浪和异国风情。
他的形象是典型的潮州海员:身材结实,皮肤黝黑,脸上布满岁月的痕迹。他的眼神深邃,透露出一种经历过无数风浪的沉稳和智慧。他的头发已经花白,但仍然浓密,常常用一条布带束在脑后。
他随身携带的物品中,最珍贵的是一块刻有妈祖像的木质护身符,这是他每次出海前都会在当地的妈祖庙求得的。他还带着一个用帆布制成的小包,里面装着一些干粮、几片风干的鱼肉和一块用来引火的打火石。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几枚铜钱,这是他在岸上时用来应急的储备金。
陈近海的形象,是这个时代潮州海员的缩影,他们坚韧、勇敢,充满智慧。每一次出海都是一次对未知的挑战,而他总是带着对大海的敬畏和对家的思念,平安归来。他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见识和精神世界,随着远航和贸易的进行,因为大海的广阔而变得比内地人丰富许多。
牛野爬起来,也不多说话,在烈烈艳阳之下,将一颗颗蔬菜整整齐齐的在甲板上摆好。
他作为新来的劳力,一天要干的活很多,今天他和另外两个新人,一起制作风干菜和坛子菜。
牛野站在摇晃的甲板上,海风吹拂着他的破布衣角,阳光洒在他黝黑的脸上。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开始处理刚刚从港口补给来的新鲜蔬菜。
他和陈阿生,还有李海潮是同一期上船的临时船员,陈阿生最小只有十三岁,李海潮十六岁,两个都是潮州子弟,正是朝气蓬勃的年龄。
他们首先将蔬菜分类,挑选出适合风干和腌制的种类。白菜、萝卜和豆角被他仔细地洗净,然后在甲板上铺开的帆布上均匀摆放。阳光的热度和海风的吹拂会加速蔬菜的脱水过程。陈老豆教这三个细佬,要定时地翻动蔬菜,确保每一面都能充分晒到。
几个小时后,蔬菜已经变得稍微柔软,牛野开始将它们分装到两个大箩筐中。一部分蔬菜将用于风干存储,这些蔬菜会被切成薄片,挂在甲板上的绳索上,继续接受阳光和海风的洗礼,直到完全干燥。食用前,只需用淡水浸泡一段时间,它们便能恢复生机,成为一道美味的菜肴。
另一半蔬菜则需要进行腌制。牛野从船舱中取出几个大坛子,这些坛子都是特制的,能够密封保存食物。他将蔬菜一层层地放入坛中,每放一层就撒上一些粗盐。盐不仅能抑制细菌生长,还能抽出蔬菜中的水分,帮助发酵。当坛子装满后,牛野用一块干净的布盖住坛口,然后用绳子紧紧绑住,确保密封严实。这些坛子将被放置在船舱的阴凉处,让蔬菜在盐和微生物的作用下慢慢发酵,变成美味的腌菜,可以长期保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1800年之龙腾四海请大家收藏:(m.qbxsw.com)1800年之龙腾四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