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三田领着两千老兵,自雅库茨克启程,向南翻越外兴安岭。这一路,崇山峻岭与平原峡谷交错,足足跋涉了近三个月,直至七月底,方才望见海参崴的影子。
北方军团大统领郑一娘早有安排,命工程兵在海参崴西南面一个小岛的山谷中修建了飞艇基地。邱三田一到,便被引至那营地。只见谷中立着十个庞然巨物,便是那载重量为一吨的氢气飞艇。
这飞艇主体上方,是由竹铁结构撑起的两个巨大气囊,鼓胀如巨兽之腹,悬浮于半空,映着日光,泛出淡青色的光。竹骨纤细而坚韧,将竹子连接在一起的是钢铁五金件,竹子粗壮有力,二者交织成整体框架,将气囊牢牢固定,不使其移动。气囊表面蒙着一层薄而韧的亚麻布,缝制得极是细密,以防氢气外泄,里面涂上了天然橡胶。两个气囊舱,每个气囊舱里又有两个大的气囊。气囊布色灰白,间或有深色的纹路,想必是为了加固。
气囊之下,悬着一个驾驶舱,乃是竹子和轻木所制。竹子取其韧,轻木取其轻,二者合璧,既坚固又不至过重。驾驶舱呈流线型,前端尖削,后部略宽,屁股后面是一个大螺旋桨,颇似一只巨大的飞虫。舱壁蒙以牛皮,涂上油漆和蜡,光滑如镜,映出周围的山色。舱门开在侧面,是一块可上下滑动的木板,边缘钉着铜条,以防磨损。舱内分为前面驾驶舱和后面的货舱,驾驶舱里有操纵杆、气压表之类,供驾驶员操控这庞然大物。
看着飞艇静静地悬在山谷中,随风微微摇摆,却不离其位。那气囊上的竹铁骨架,在阳光下投下细密的影子,如同某种远古巨兽的骨骼。邱三田仰头望着,心中不免骇然。这飞艇看似笨重,却能载重一吨,腾空而起,实是奇物。
老兵们皆仰头观望,都惊叹不已,全部都扔下背包冲上前去,排着队上去参观驾驶舱。
风过山谷,索在系留桩上的飞艇在轻轻晃动,仿佛随时可能挣脱束缚,直冲云霄而去。
邱三田与带着二连长刘得贵,猎人连长阿勒泰和乌兰。就站在飞艇营地边缘,仰望着那悬浮于山谷上空的氢气飞艇。它像一头被驯服的巨兽,安静地伏在缆绳牵引的木架上,两个巨大的气囊在晨光中泛着淡青色的光泽,下方竹木驾驶舱则显得格外小巧。
"营长,要不现在上去看看?"刘得贵搓了搓手,语气里既有兴奋又有不安。他军装笔挺,却下意识地紧了紧皮带。
邱三田点点头,迈步走向登艇竹梯。竹梯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驾驶舱内空间逼仄,四人挤在狭窄的座椅上,四周是错综复杂的绳索和铜制阀门。驾驶员是个瘦高的年轻人,姓林,据说是郑一娘从铁矿港招来的工程师。他熟练地检查着气压表,竹制操纵杆在他手中显得格外轻盈。
"各位长官,起飞前要先检查所有仪表,特别是四个氢气气囊的气压是否正常。"林姓驾驶员的声音,带着一丝福建口音。
随着氢气缓缓注入,飞艇开始轻微震颤。邱三田感到座椅下的支撑结构发出细微的咯吱声,像是某种巨兽在伸展筋骨。
随着氢气慢慢注入,飞艇在缓缓向上,林工向着下面挥舞一面小红旗,当系留塔上,工人将最后一根固定缆绳松开的瞬间,整个大地开始慢慢远去。
最初的升空缓慢而平稳,透过圆形的观察窗,营地的轮廓逐渐缩小。邱三田看见自己带来的两千老兵正仰头望着他们,黑色的小点在绿意盎然的山谷中移动。刘得贵和乌兰两个年轻人大呼小叫:"老大!我们真的飞起来了!"
“唔哈,营长,这玩意不得了啊,飞得贼稳啊!”
随着高度攀升,脚下的景色开始以惊人的方式展开,山脉如巨浪般起伏,深绿色的针叶林覆盖着连绵的山脊,像一块巨大的绒毯铺展到天际。刘得贵趴在观察窗上,炮兵出身的他伸出头看向下面山间的隘口:"这他娘,要是有一门炮,老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林工连忙提醒,“氢气易燃,可不能用炮,玩意炸了,整个船全部死翘翘!”
当飞艇越过最后一道海峡,海参崴突然毫无预兆地展现在眼前。邱三田倒吸一口冷气,这座海边城市像一枚精致的徽章镶嵌在陆海交界处,灰白色的城墙沿着海岸线蜿蜒,港口里停泊的船只如同儿童玩具般漂浮在蓝宝石般的水面上。远处,大海在阳光下闪烁着碎银般的光芒。
"我的老天,昨天看到的大烟囱,现在居然这么小!"阿勒泰的声音有些发抖。在老林子里打了一辈子猎物,也曾站上高山俯视大地,可从来没有在这么高俯瞰过城市。
林工指着四个压力指针和气压高度计说道:“先慢慢飞到指定高度,你们要注意看气压计,我们现在的高度是两千米,我现在去后舱启动斯特林发动机。”
飞艇在两千米的高度保持平稳悬浮,正被风吹着慢慢漂移。
邱三田解开安全麻绳,挪到观察窗前。从这个高度,他第一次看清了整片土地的全貌:北面是连绵的雪山,东面是陡峭的海崖,南面是他们基地所在的海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800年之龙腾四海》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1800年之龙腾四海请大家收藏:(m.qbxsw.com)1800年之龙腾四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