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条,更是直接关系到战后重建和民心稳固,体现了远超军事胜利层面的政治远见。
一连串的诏令,条理清晰,恩威并施,既酬功臣,又抚黎民,更暗含了巩固改革成果、强化中央权威的深意。然而,这并未完全满足某些人的期望。
刘宏的话音刚落,太尉邓盛便出列奏道:“陛下圣明!然,黄巾既平,天下初安,正宜与民更始,休养生息。老臣以为,此前为平乱而设之‘均输平准’、‘御史暗行’等非常之制,或有扰民之嫌,是否可酌情缓行,或…暂罢,以示陛下宽仁?”
这话一出,立刻引来了几位老成持重的公卿的附和。他们代表着部分士族和地方豪强的利益,新政和暗行御史如同枷锁,让他们倍感束缚,如今乱局已定,正是尝试卸下枷锁的时机。
龙椅上,刘宏的目光骤然锐利了几分,但他并未立刻发作。这时,新任尚书令卢植虽未归朝,但其在秘阁的盟友,一位以清直着称的官员出列驳斥:“邓太尉此言差矣!黄巾之祸,根源便在吏治腐败、豪强兼并!正是‘均输平准’平抑了物价,安定了民心;正是‘御史暗行’铲除了蠹虫,震慑了宵小!此非扰民之制,实乃安民之基,强国之本!岂可因一时之安而废长久之计?”
“然则,权柄过重,恐生弊端…”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若因噎废食,岂非智者所为?”
双方顿时在朝堂上争论起来,一方力求恢复旧观,一方坚决维护新政。原本欢庆胜利的气氛,瞬间被这尖锐的政治分歧所取代。
何进站在队列前方,眼神游离。他既想迎合那些希望放松管制的声音,又惧怕皇帝的威严,一时间踌躇不决。
就在争论渐趋激烈之时,刘宏轻轻咳嗽了一声。
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德阳殿瞬间鸦雀无声。所有目光再次汇聚到御座之上。
刘宏缓缓站起身,冕旒轻轻晃动,在他脸上投下晃动的阴影。他没有看争论的双方,而是目光平视,仿佛穿透了殿门,望向了更遥远的帝国疆域。
“黄巾之乱,非张角一人之罪,乃积弊数十年之爆发。”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定力,“朕,登基之初,便立志革除积弊,再造强汉。此番平乱,证明朕与诸卿所选之路,并未走错。”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均输平准,乃稳定社稷之需;御史暗行,乃澄清吏治之剑;新政诸法,乃强国富民之基。此非权宜之计,乃国之常制!今后,只可深化完善,绝无废止之理!”
这番话,如同定海神针,也为这场朝堂争论画上了休止符。邓盛等人面色微变,低下头,不敢再言。而维护新政的官员则精神一振。
“至于休养生息…”刘宏话锋一转,“朕之下诏免赋、抚民,便是休养!然,休养非是纵容,非是倒退!乃是为了积蓄力量,以行更远!逆产清算、吏治整顿、新政推行,一应事宜,皆需加速进行!望诸卿,各司其职,勿负朕望,勿负这来之不易之局面!”
他没有再给任何人反驳或质疑的机会,袖袍一拂:“若无他事,退朝。”
在百官的躬身相送中,刘宏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消失在了德阳殿后方的屏风之后。殿内,留下心思各异的群臣。胜利的喜悦早已被更复杂的情绪冲淡——有对封赏的期待,有对皇帝深沉心术的敬畏,更有对那“更远”之路的揣测与不安。皇帝没有沉浸在胜利中,反而以胜利为基石,更坚定、更急切地要推行他的蓝图。他口中的“积蓄力量,以行更远”,究竟指向何方?是继续深化那已触动无数人利益的新政?还是如同传言中那般,要对盘踞地方百余年的豪强巨室,举起那柄名为“度田”的、更为锋利的刀剑?抑或是…他还有着旁人根本无法想象的、更加宏大的目标?帝国的航船刚刚驶过一片惊涛骇浪,所有人都以为将迎来风平浪静的港湾,但掌舵的船长,却似乎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更遥远、也更未知的深海。那深处,是更加壮阔的风景,还是潜伏着更可怕的暗流?无人知晓。唯有那年轻皇帝离去的背影,在群臣心中投下了一道漫长而充满压迫感的阴影。
《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