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之中,萧胜略述朝堂风云与边关军情,将朝中暗涌与边塞烽烟娓娓道来。宋金两国签订海上之盟,辽国大将郭药师叛逃投宋,整个朝廷上下一心,徽宗皇帝决议出兵北伐,誓要将那燕云十六州一一收复。继太祖开疆之志,承太宗未竟之功。
萧胜一席话说罢,众人心潮澎湃,眼中俱现战意。军情紧急,岂容迟疑?几人当即起身,整衣束带,便要启程奔赴边关。萧胜环视一圈,目中含泪,猛地一挥衣袖,高声喝道:“来人,拿酒来!”蒋慎行捧盘而出,老天眼亦端杯随行。萧胜亲自执壶,为众人一一斟满,神情肃穆,亲自送到每个人的手中。末了萧胜自己也端起一杯美酒,面对众人郑重说道:“众位,江湖路远,各自珍重。等他日班师回朝,萧胜必定扫榻相应,到时候在与众位痛饮美酒。”说罢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众人纷纷举杯,学着他的样子把杯中美酒一饮而尽。高陵山笑着说道:“萧当家,他们咱们定当痛饮。”说罢他拉起高莲两个人大踏步的匆匆离去。墨守机老人也是哈哈笑着把杯中酒一饮而尽,对着萧胜微微一拱手,随着天眼老人和蒋慎行一起离去,两个老人一路上说说笑笑,直奔着煅炉而去,把整个空间留给了欧阳林和萧胜父女二人。
萧胜伸手握住欧阳林的手,掌心微颤,眼中满是难掩的不舍与牵挂。最终,萧胜重重拍了拍欧阳林的肩膀,眼中光影翻涌,声音低沉却坚定:“小马驹终要自己奔野,小雏鹰总得展翅飞天。林儿,去吧,莫叫你爹娘在九泉之下蒙羞。” 随即,萧胜又转头看向秦梓苏,眼神温和中带着几分严肃,将她轻轻拉至欧阳林身旁,语重心长地道:“你们两个孩子在外头要彼此扶持,凡事小心为上。有什么事,多与秦岳商量,切记——在外头,不比家中,别再闹那些小性子了。” 最后,萧胜转身望向秦岳,目光沉稳,语气郑重:“此去北上,山高路远,你年长几岁,性子又稳重些,这一路上,便要多费心照拂了。”他说到此处,语声一顿,随即苦笑一声,轻轻拍了拍秦岳的手背,道:“小林子是我一手带大的,打小被我惯坏了,若是路上再犯了混账脾气,你只管抽他,不必留情!” 他的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眼望秦岳,张了张口,似是还想说些什么,却终究什么也没说出口。良久,才吐出三个字,声音低哑而沉重:“拜托了……”。
秦岳上前一步,冲着萧胜郑重一抱拳,声音沉稳而坚定道:“请萧前辈放心。梓苏是我胞妹,小林子我也一直当作亲弟弟看待。只要我秦岳还有一口气在,就没人能欺负他们。”
萧胜不再多言,只是望着三人,眼中情绪翻涌,终是挥了挥手,低声道:“都是好孩子!去吧!”秦岳一马当先,大步迈出书房,后面的秦梓苏紧紧跟随。欧阳林缓步走到门前,却在门槛前猛地顿住了脚步。他转身望向屋中,眼中光影翻涌,随即双膝跪地,朝着萧胜重重叩下三个响头。再抬头时,他额头已是一片通红,热泪夺眶而出,顺着脸颊滚滚而下,哽声道:“爹,我走了。你要保重身体,少喝点酒,按时吃饭......”书房中的萧胜转过身子,背对着他,只是缓缓抬起手,轻轻挥了挥,低声道:“去吧。”随着话语,他眼中的热泪夺眶而出,一滴滴落在自己手背之上。欧阳林叩首毕,缓缓起身,抹去泪痕,这才转身快步追上秦岳与秦梓苏,三个人并肩往天下楼的大门走去。书房中的萧胜再也忍耐不住,他猛地冲到书房的门口,死死的盯着欧阳林,秦岳三人的背影。他的目光紧紧锁在那熟悉的身影上,却终究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唯有静静的看着三人的身影越走越远,转过一个弯,终究是见不到了。
三人自汴京启程,一路北上,翻越大梁旧堤,穿过滑州平野。沿道驿站相连,商旅交错,虽不及南地繁华,却也往来不绝。再至大名府,已入河北要地,军屯密布,车马轰鸣。一路行至真定、邢台,两地为中线兵道之重镇,风声日紧,野草枯黄,道旁皆是军中调令与告示。出了邢台,地势渐高。过易州丘岭,山川起伏,道旁多有哨骑巡行。再折入涿州境内,已是幽燕门户,战马蹄音频频,军民肃穆。远处山势蜿蜒,林莽中偶有狼烟升腾。数日后抵达蓟州,边关重镇所在。
蓟州虽为边郡,但城墙高峻,关隘森严,远望如一座沉默的巨兽横卧于山野之间。三人至城门前,守城兵卒立于两侧,虽披甲执戟,神情却未显紧张。城门高悬军令旗,旁边贴有“严禁喧哗”“夜禁传火”等例行通告,往来商旅照旧,车马声不绝于耳。只是原本查验文牒的老卒,已悄然换作两个年轻力壮的军士,身姿笔挺、目光凌厉,为这座边陲重城添了几分大战将至前的肃穆与寒意。
秦岳带着欧阳林和秦梓苏,跟着人群快步入城。蓟州虽在边陲,却非荒地,城中街道纵横,坊巷分明,瓦舍酒肆、铁匠铺、驿馆行商一应俱全,只是处处可见军屯痕迹,远非内地州府可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灯照剑影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青灯照剑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