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童贯的话音落下,后厅帘幕一掀,只见一人快步走了出来。众人循声望去,便见一名青年将校年约三十出头,身量颇高,仪态端正。此人身着青色贴身内衣,外罩一袭鱼鳞甲,甲片铮亮,光可映人。腰间斜挂一口制式军刀,刀鞘包铜,虽非名贵之物,却打理得干净利落。唯其佩刀方式却颇为少见——刀头朝前,刀柄向后,乃是“太平挎法”。此法本非战阵携刀之式,反倒多见于朝中文臣或示好之人,寓有“自缚兵锋,不愿拔刀”的意味,既是恭敬姿态,亦显无害之心。
在朝脸上仔细看去,这人面容方正,鼻梁高挺,眉眼之间英气十足,只是一双眼睛却是吊角偏长,白多黑少,天生倒三角,平添几分煞气,乍一看令人心中一凛。但就在众人心生警惕之际,他步履沉稳,随着童贯的召唤,大踏步的走到童贯面前,恭恭敬敬的拱手作礼,瓮声瓮气的请安道:“孩儿童郎,拜见干爹。” 言罢又转身朝向种师道,再次毕恭毕敬的躬身行礼道:“见过种大帅。”
礼毕,他便肃然立于童贯身后,姿态端正,不卑不亢,举止间颇具军伍之风,倒叫人心生几分好感。种师道看着他的这彬彬有礼的样子,不由的微微一愣,心中暗忖:难道是我错判了?这小子举止稳重,气息沉凝。一看就是当兵的好材料,若能沉下心来,好好培养,假以时日,必成大器。但他毕竟号称“童太岁”——人言道,世间唯有起错名,无有叫错号。能得童贯收为义子,想来阿谀逢迎亦非泛泛之辈。此人是龙是虫,还得细细观之,断不可贸然定论。
童贯欣慰地看着童郎,摆了摆手,笑道:“不必多礼,赐坐。”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目光缓缓落在那青年身上,不由得想起初见童郎之时的情景,心中微微感慨。
原来这童郎,本名卢郎,乃是殿前都指挥使卢士廉之子,自幼生长于军中世家,骑射武艺皆不在话下,平日更喜研读兵书,颇有几分韬略之气。只可惜其父卢士廉虽然身居高位,却素有结党营私之名,颇为朝中清议所不齿。卢士廉为攀附权势,不惜重金结交,四处托人说项,终得将亲子韩郎拜入童贯门下,称作“义子”。
直到某年他奉旨巡边,途中遇山贼埋伏,局势危急,亲兵惊散。正是童郎拔刀跃马,身先士卒,一口长刀杀得贼众溃散,方保他性命无虞。事后童贯虽表面寡言,心中却已另眼相看。
回营之后,童贯几度与童郎交谈,竟发现此子性情与己颇为契合,不拘小节,沉而有断,更兼得心黑手辣,口服蜜饯,又处事周密,尤善察言观色。自此,童贯遂将他带在身边,凡事渐有倚重。
待海上之盟议定,徽宗旨意一下,命他统中军出征伐辽,童贯顿觉机不可失,主战之声最为高涨。一来为邀军功,二来为借机布势。只是他也心知肚明,自己虽为中军大帅,然无根无基,在军中威望远不如种师道。中军之内尚可布置亲信,然一到西北边军,则全仗种家父子执掌,他人根本插手不得。
于是他与童郎密议,欲趁此机会将其安插入种家军中,以图后用。不料种师道老谋深算,几句闲谈间便已识破用意,反将一军,反倒令他骑虎难下,进退失据。
童贯轻轻地晃了晃茶杯,尽管心中恼怒,但仍然是笑眯眯的对种师道说道:“彝叔呀,我这干儿子可是仰慕你许久。成天在我面前念叨,说西北边军才是真正磨砺男儿的地方,磨得我耳朵都起茧了。。”他放下茶杯,眼神微微一领童朗,接着说道:“不知道彝叔肯不肯给他这个机会呀!”童朗早就和童贯商量以毕,听到这话也是立刻起身跪倒在种师道身前,双手抱拳大声说道:“还请种大帅成全。”
种师道略一沉吟,还不待他在开口拒绝,就听到童贯又笑眯眯的说道:“你说的那个法子就很好嘛,让他们自己个去争一争,抢一抢。”接着就看到童贯猛地站起身来,在自己的帅府正厅上慢慢的踱步,只是语气慢慢的变得森然了几分,开口说道:“怎么,不会种帅连这个面子也不肯给吗?”
种师道微微叹了口气,他知道童贯已经暗中下定了决心,如果在行推诿只怕童贯真的要以势压人,到了那个时候双方彻底撕破脸皮,自己纵然不惧怕于他,但大战在即,国事为重,终究不可轻启内讧。当下他也哈哈大笑着的站起身来,冲着童贯一拱手,笑道:“中书大人言重了,什么争呀抢呀的,令公子一出马,我手下的这些酒囊饭袋哪是对手,到时候这旗牌官不还就是公子的囊中之物吗?”他略带不好意思的冲着童贯又一拱手,接着往身后微微一指这才又笑着说道:“实不相瞒,我早就许给这几个孩子,给他们个官当当,过过瘾。这不既然令公子由此雅兴,就让他们三个陪公子玩玩,到时候童公子必然是旗开得胜,我这几个侄子自然也说不出什么话来。也省的我被他们的娘埋怨呀。哈哈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灯照剑影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青灯照剑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