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一的决定,将“奇点科技”推上了一条充满荣耀与风险的双线作战轨道。一边是关乎公司未来市场地位的消费级核心产品“天工”的量产与推广,另一边则是技术壁垒极高、容错率极低的国防安全项目(内部代号“铸盾”)。
“铸盾”项目组的成立极其隐秘。李明亲自挂帅,从研究院和核心研发部抽调了最顶尖、背景最清白的二十余名工程师,签署了最高级别的保密协议,入驻了郊区一栋独立、安保森严的小楼。他们仿佛从公司主体中蒸发,切断了与外界不必要的联系,全身心投入到那个代号为“磐石”的嵌入式系统研发中。
与此同时,“天工”的量产在周文斌的全力督导下,克服了初期摄像头模组切换带来的微小良率波动,开始稳定出货。市场对这款革命性交互产品的反响热烈至极,预售订单远超预期,渠道商催货的电话几乎打爆了周文斌的座机。
而林小一自己,则在这三条战线之间艰难地平衡着。他白天在学校完成必要的课程,课间和自习时间处理“天工”市场和“铸盾”项目的关键决策邮件,晚上雷打不动地去医院陪伴母亲。
张蕙兰的病情在靶向药的控制下暂时稳定,但药物的副作用让她时常感到疲惫和不适。林小一守在病床边,看着母亲熟睡中仍微蹙的眉头,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酸楚。他利用一切碎片时间,疯狂查阅国内外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最新治疗进展和药物研究,笔记本上记满了复杂的医学术语和临床试验数据。他甚至通过蓝海资本的渠道,联系了国外几位该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远程咨询,寻求最优的治疗方案。
这种高强度、多线程的负荷,即使对拥有成年人灵魂的林小一而言,也是巨大的消耗。他肉眼可见地消瘦下去,眼下的黑眼圈如同晕开的墨迹。但在人前,他依旧强迫自己保持冷静和专注,只有在深夜独自驱车回家的路上,无边的疲惫才会如同潮水般将他淹没。
校园,成了他短暂喘息的避风港,尽管这片港湾也并非完全平静。
期中考试的成绩公布,林小一的名次罕见地出现了下滑,虽然依旧保持在年级前列,但不再是那个遥遥领先、令人望尘莫及的存在。这在他所在的学霸云集的(一)班,引起了一些细微的议论。
“看来天才也是要花时间学习的嘛。”
“听说他家里好像出了点事,经常请假……”
“再有事,学习也不能落下啊,这可是高中……”
这些议论或多或少传到了林小一耳中,但他无暇顾及,也无心解释。
真正让他感到一丝暖意的,是那些无声的支持。
苏晚晴依旧会在他疲惫时,默默放上一盒温热的牛奶或一份整理好的笔记。她不再试图过多地询问,只是用这种安静的方式表达着她的关心。有一次,林小一在数学课上因为连日熬夜,差点睡着,是苏晚晴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才让他瞬间惊醒。
陈锋和几个男生,在林小一因为去医院而错过班级篮球赛时,不仅没有抱怨,反而在赢下比赛后,第一时间给他发了消息:“赢了!林顾问的战术好用!” 他们还自发组织起来,轮流帮林小一记录那些他无法到场课程的详细笔记,字迹工整,重点突出。
班主任李老师也察觉到了林小一的异常,在一次课后,他单独留下林小一,语气温和却带着关切:“林小一,老师知道你情况特殊,学校也给予了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支持。但学习是学生的根本,如果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说出来,老师和学校都会尽力帮助你。”
林小一看着老师真诚的目光,心中微动,但他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谢谢老师,我……能处理好。”
他无法言说母亲的重病,也无法透露公司面临的双重压力。所有的重担,他只能选择一肩扛起。
就在林小一在家庭、公司、学业的三重压力下勉力支撑时,“铸盾”项目传来了第一个严峻的挑战。
“磐石”系统要求在一个极其有限的硬件资源环境下,实现多任务并行处理的绝对实时性和可靠性,并且在强电磁干扰下保持稳定。项目组在底层调度算法和内存管理上遇到了瓶颈,模拟测试中多次出现微秒级的延迟和偶发的数据丢失,这对于国防安全应用是致命的。
李明在加密通讯中向林小一汇报时,声音充满了焦虑:“小一,我们尝试了多种常规的实时操作系统优化方案,效果都不理想。对手(指潜在的技术对抗方)在相关领域有几十年的积累,我们想在短时间内追上并满足如此苛刻的要求,太难了!”
林小一当时正在医院,看着护士给母亲测量血压。他走到走廊尽头,压低声音,语气却异常冷静:“明哥,还记得我们为‘天工’开发的那个‘仿事件视觉’算法吗?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李明一愣:“是……是抛弃冗余信息,只处理关键的变化事件,实现高效和低延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八岁,我是高考神童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重生八岁,我是高考神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