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也不强调“清心寡欲,断绝俗念红尘”,反而旗帜鲜明地主旨“以心御气,以情养神”:愤怒奔涌时可借拳锋宣泄以淬炼体魄,悲伤郁结时可凭绵长呼吸疏导以贯通窍穴,喜悦盈怀时可随心意畅快流转以壮丹田气海。只要能掌控情绪洪流而非被其吞噬奴役,凡俗七情六欲皆可化为点燃道途、精进修为的熊熊薪火。
最让凌云感到灵魂震颤、几乎要拍案叫绝的,是《尘心诀》中专门记载了一套针对他这种“窍穴淤塞”顽疾的独特修炼法门。
与青云宗典籍中记载的“以精纯灵力强行冲关,破而后立”的霸道刚猛方法迥然相异,这部功法提出了一个闻所未闻的理念:“以尘磨窍,以心融塞”。它主张修行者应在日常的艰苦劳作与惨烈的实战搏杀中,让身体反复承受巨大的压力、刻骨的疼痛、极致的疲惫,以此不断刺激、唤醒那些淤塞沉寂的窍穴;同时,在每一次强烈的情绪波动浪潮平息后,需静心凝神,细细体悟其中真味,用“心火”的温养之力慢慢消融窍穴深处淤积的滞涩杂质,如同用指尖的温热耐心融化坚冰,润物无声。
“这不就是我一直在懵懂中坚持做的事么?!”凌云猛地抬头,眼中爆射出前所未有的明悟光芒,仿佛笼罩前路的浓雾瞬间被阳光刺穿。
在青风城日复一日枯燥地打拳碎石、磨砺筋骨,何尝不是一种“以尘磨窍”?在西荒一次次直面生死绝境时的挣扎、恐惧与最终的不屈坚持,又何尝不是一种“以心融塞”?这部从天而降的《尘心诀》,竟是将他过往那些凭借本能、在黑暗中跌跌撞撞的摸索,系统化、理论化地总结、升华了出来!
他清晰地忆起,自己打通第一处淤塞窍穴的契机,正是在西荒与一只凶残妖兔搏杀后,于力竭虚脱的疲惫深渊中,骤然顿悟“凡铁亦能杀人”的朴素真谛;想起突破炼气四层瓶颈时,第二个窍穴的贯通,恰恰发生在赤手空拳搏杀猛虎、拼死守护一只无辜幼鹿之后,心中那股守护弱小、不屈不挠的强烈意志喷薄而出的瞬间。
原来那些看似偶然、侥幸的突破,背后早已埋藏着必然的规律,冥冥中契合着《尘心诀》的至理!
“哈哈哈……”凌云再也抑制不住,低低地笑出声来,笑声在空旷死寂的渊底石壁间回荡碰撞,带着一种压抑了太久、终于得以释放的释然与发自肺腑的畅快。
自从被无情废去修为,如同丧家之犬般逐出青云宗,他就像一艘在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彻底失去航向的孤舟,漂泊无依。他曾固执地以为,自己的修炼之路只能依附于宗门传承的功法体系,一旦失去了青云宗的根基,便只能在无边黑暗中踽踽独行,永无再见光明之日。
他尝试过强行沿用熟记于心的《青云心经》,却总觉灵力滞涩难行,仿佛穿着别人的鞋子,尺寸不合,步履维艰,始终走不稳自己的路。他在西荒尸山血海的实战中,凭借本能摸索出一些粗浅的门道,却因缺乏系统的指引和理论的支撑,如同在巨大的迷宫中盲目打转,内心深处总在怀疑前路是否正确,是否通向绝壁。
而现在,《尘心诀》的出现,就像是为他这艘迷航孤舟量身打造的灯塔与罗盘,精准地照亮了前路,指明了方向。
这部虽然残缺却无比契合他所有经历、所有感悟的功法,不仅完美解决了他“无门无派、修炼无方”的绝境困境,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无可辩驳的方式,彻底印证了他选择的这条布满荆棘、浸透血汗的道路——是正确的!
那些在青风城烈日下流过的每一滴汗,在西荒寒风中受过的每一道伤,那些曾被高高在上的修士嗤笑为“凡俗贱业”的劳作,那些被视为“离经叛道、自毁前程”的生死摸索,在《尘心诀》这面照妖镜般的映照下,都闪耀出通往无上大道的阶梯光芒,每一步都坚实无比!
凌云深深吸了一口渊底冰冷刺骨的寒气,强行压下翻涌如沸的心绪,不再有丝毫犹豫,开始按照《尘心诀》入门法门所述,尝试运转体内那蛰伏的灵力。
他没有刻意摆出高深莫测的打坐姿态,只是保持着盘膝的姿势,让呼吸自然变得绵长悠远。脑海中不再执念于“吸纳天地灵气”,而是放任心神沉浸于回忆——今日从千丈崖壁失足坠落的惊魂瞬间,求生本能爆发下死死抓住冰冷石笋的刹那,手臂肌肉如弓弦般绷紧欲裂的触感、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鼓般的跳动、以及对活下去那份近乎燃烧灵魂的渴望……
奇妙的变化,就在这专注的回忆中悄然发生。
以往需要他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引导才能如涓涓细流般缓缓流动的灵气,此刻竟随着他对“坠落求生”那惊心动魄一刻的清晰回忆,自发地、澎湃地在经脉中奔涌起来!那些曾让他头疼欲裂、如顽石般堵塞的淤塞之处,尤其是刚刚有所松动的最后两处处窍穴,竟传来一阵温热酥麻的奇异痒感,仿佛有无数道细小却坚韧的暖流,正在一点一滴、锲而不舍地渗透着那坚硬的壁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凌云重塑记:从废徒到仙途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凌云重塑记:从废徒到仙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