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继续往下看,秘录的内容并不多,却字字珠玑,每一句话都如同惊雷般在他识海中回荡:
“修仙之道,筑基为基,金丹为种,元婴为果。然世人多求速成,以灵脉为壤,以丹药为肥,虽能结婴,却如无根之木,稍有不慎便会道消……”
“吾观天地,悟‘尘’之道:以金丹为种,需凝‘心’之坚,不偏不倚,如西荒之石,经风沙而不碎;以精血为肥,需炼‘身’之韧,经磨难而不折,如凡铁锻剑,淬水火而不崩;以尘意为壤,需融‘境’之广,纳万物而不滞,如乱魔之海,容百川而不溢……”
“此乃‘尘心元婴’之法,非天赋异禀者不能修,非历经磨难者不能悟,非坚守本心者不能成……”
每一个字,都像是为凌云量身定做。
“以金丹为种”——他的尘心金丹,是在西荒的风沙中凝结,经天雷淬炼,比普通金丹坚硬三倍,本就是最适合“播种”的根基;
“以精血为肥”——他的肉身,曾在青风城的渠沟里挣扎,在西荒的妖兽爪下求生,在乱魔海的杀机中磨砺,早已坚韧远超同阶,精血中蕴含着无尽的生机与韧性;
“以尘意为壤”——他修炼的《尘心诀》,本就是“以尘为基,以心为火”,三年来在西荒的磨砺,让他的“尘意”早已融入道心,能纳万物而不滞,能容戾气而不乱。
这卷《元婴重修秘录》的理念,与《尘心诀》竟完全不谋而合!
凌云的手指微微颤抖,目光死死地盯着秘录上的文字。他想起了古修士洞府里那位元婴前辈的残念——“根基不牢,纵有元婴亦是空中楼阁”;想起了玄阳子临终前的那句“凌云若在,或能悟透”;想起了自己在西荒的每一次挣扎、每一次突破……原来,他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尘心元婴”的道路,而这卷秘录,只是为他指明了最终的方向。
“吾乃‘尘道子’,百年前误入乱魔海,观尘悟道,创此秘录,若有缘人得之,需谨记:元婴非终点,尘心方为途……”
秘录的最后,留下了作者的名字和一句告诫。凌云看着“尘道子”三个字,心中涌起一股跨越时空的敬意——这位百年前的修士,竟与他有着相同的道心,或许,这便是“缘分”。
他将秘录小心翼翼地卷起,贴身收好。此刻的他,再也没有了之前对冲击元婴的顾虑,心中只剩下前所未有的坚定。金丹后期的资源已足够,元婴的方法已找到,接下来,他只需找一处安静的地方,稳固金丹修为,打磨“尘意”,待时机成熟,便可冲击元婴境。
凌云转身走出藏宝阁,石阶上的夜明珠依旧散发着淡蓝色的光芒,却仿佛比之前更加明亮。当他走出礁石缝隙时,清晨的阳光正好洒在他身上,驱散了地底的阴冷,周身的尘雾灵气在阳光下缓缓起伏,如同呼吸般与天地共鸣。
“道友,藏宝阁里可有发现?”统领连忙上前问道。
凌云点了点头,却没有提及《元婴重修秘录》,只是说道:“里面有一些凡俗财物和修炼资源,财物可归官府,用于赔偿被劫掠的平民;资源我取走一部分,剩余的可留给官府的修士。”
统领大喜过望,连忙道谢:“多谢道友仗义!我代表乱魔海的百姓,谢过道友的恩情!”
凌云没有多言,只是对着统领微微颔首,便转身走向岛边的礁石。他需要尽快离开乱魔海,找一处适合闭关的地方——落星谷的罪徒后人线索、青云宗的五年之约、玄阳子的临终期许,都在等着他以更强的实力去实现。
乱魔海的风迎面吹来,带着咸腥的气息,却吹不散凌云眼中的光芒。他纵身跃入海中,尘心灵力在脚下凝聚成一道淡褐色的平台,如同踏浪而行般,朝着青州的方向疾驰而去。储物袋里的灵晶和内丹散发着精纯的灵力,贴身的《元婴重修秘录》带着古老的道意,腰间的尘凡剑轻轻晃动,仿佛在为他欢呼。
他知道,元婴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目标。他的“尘心”之道,终于有了清晰的下一阶段,而这条道路,将带着他走向更远的地方,走向那些未解的谜团,走向属于自己的传奇。
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凌云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远方的海平面上,只留下一道淡淡的尘雾痕迹,如同他的道心——平凡却坚韧,低调却充满力量。
喜欢凌云重塑记:从废徒到仙途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凌云重塑记:从废徒到仙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