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心中对孟浩的支持充满感激。
不过,方式确实值得斟酌。
想到这里,他搭着孟浩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话多真是种病,该好好治治。"
"停!各部门原地待命。"
五百招呼摄影师过来,仔细检查了 里的画面回放,确认无误后向全组宣布:"这条过了,道具组复原货架和柜台,准备下一场。"
原本安静的片场立刻热闹起来。工作人员迅速整理凌乱的场景,导演助理分发新的灯光和摄影参数表,演员们走向休息区。
整个剧组忙碌而有序地运转着。
《灵摆》开拍半月有余,从最初的生涩磨合到现在,已经步入正轨并加速前进——原定二十天的拍摄计划,仅用十五天就完成了。
这个进度连急着赶工的制片人孟浩都感到意外,连忙提醒五百不必太快,质量更重要。
五百也很无奈,他对镜头和表演的要求已经很高了,可剧组的默契配合就是能超常发挥。孟浩检查素材后发现,确实达到了上星剧的水准。
至于追求电影级质感?那确实没必要。
对于如此高效的拍摄,大家都将功劳归于导演五百。但他本人却不这么认为:"这哪是我的功劳?是制片人在筹备期就解决了大部分潜在问题。"
在五百看来,剧组最大的挑战从来不是场地设备或天气,而是人员协作。他经历过混乱的"野生剧组":频繁更换的工作人员、马虎的场记、穿帮的群演...
相比之下,《灵摆》剧组堪称理想:技术团队经验丰富,制片组安排周密,就连单元配角也都是科班出身。
尤其是最后这一点,对导演来说可能还好,但对副导演而言,那种幸福感简直堪比连续拿到四个长条方块。
不用反复向新人群众演员强调基础规则——不能从主演面前横穿、必须绕摄影机走弧线、别乱碰灯光器材——这种轻松感简直难以形容。
可别小看群演管理的重要性——
曾经就有剧组拍战争戏时,几十号人折腾大半天,眼看要收工,结果主角被入戏太深的群演"小兵"当场"捅死"。这种事在圈内并非虚构。
正因为孟浩在前期筹备中彻底解决了这些隐患,开拍后又全权信任五百的现场把控,《灵魂摆渡》剧组才能像精密的战车般高效运转。
整个团队配合默契,工作氛围自然轻松。就连制片人与导演的创作分歧,都透着一股心平气和。
"用同个演员演绎蜕变前后的角色,观众更容易入戏。至于视觉反差,完全可以通过化妆造型来实现。"在便利店仓库改装的休息室里,五百坚持己见。
"妆造手段放在其他剧里确实够用。"孟浩摇头,"但咱们这个单元是真正意义上的'鬼神附体',必须让观众直观感受到角色彻头彻尾的转变。"
周围工作人员看似各忙各的,实则都竖着耳朵关注两位核心主创的讨论。
尽管合作已久,孟浩与五百仍常就创作产生分歧。不过这些争论永远围绕作品本身,比如眼下关于《××》单元的争议。
(这个讲述整容的故事里,自卑女孩借助鬼神之力获得美貌,却不知要以生命为代价。最终她甘愿沦为"白日衰老、夜晚绝美"的怪物,也不愿回归平凡。
《灵魂摆渡》向来擅长"借灵异写人性",自然不会错过整容这种社会热点题材。
争论焦点在于:当女主完成终极蜕变后,是否更换演员。五百主张靠化妆术实现转变,孟浩则认为直接换演员更具冲击力。
经过充分讨论,五百最终被说服:"具体要什么类型的演员?"
"漂亮得锋利的那种。"孟浩比划着,"精致中带点侵略性。"
五百哑然——这标准随便去艺术院校都能抓出几百号人选。
便利店的拍摄场地外,孟浩与一名男子并肩而行。
那人个子很高,面容略显沧桑,下巴上留着淡淡的胡茬。站在孟浩身旁,看起来比他年长不少。
实际上,他与孟浩同龄,甚至还要小上一个月。
他叫白羽,是孟浩在中戏时的学弟。
虽然是校友,但白羽比孟浩低两届,还是表演系的学生。
当年孟浩在校园里交往了一位表演系的女友,时常跑去表演系蹭课,因此结识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白羽。
初次见面时,孟浩误以为他是新来的老师,脱口而出一句“老师好”,让这位来自西北的学弟当场愣住。
不过正是这场误会,让两人阴差阳错地熟络起来。
筹备《灵摆》这部剧时,孟浩邀请了许多中戏校友,自然也没忘了白羽。
剧本第二集《鬼探》中的单元主角是一名被害的卧底,形象与白羽颇为契合,于是孟浩便联系了这位“师弟”。
“老孟,送到这儿就行,别耽误你时间。”走出片场,白羽拍了拍孟浩的肩膀。
“没事,顺路。”
“真不用,你这边忙着呢,快回去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娱:我的目标是幕后之王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华娱:我的目标是幕后之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