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小林已经完全沉浸在剧集营造的灼热、压抑又充满悬念的氛围中。更令人惊喜的是,这种制作水准贯穿全剧——精致的构图、考究的色调、行云流水的运镜,每一帧都保持着电影级别的质感。若非显示器尺寸限制,简直恍若观赏院线大片。
乐时网"对标美剧"的口号果然不是空谈,确实拿出了真材实料。不过制作精良只是基础,故事内核才是关键。《心理罪》首日更新的两集虽仅有六十分钟,却已牢牢抓住小林的注意力。"强尖城市吸血恶魔"等突破传统的罪案元素轮番登场,带来强烈的新鲜感。
看到第二集时,小林早已将做笔记的初衷抛诸脑后,全神贯注地推敲凶手特征。直到片尾预告响起,他才发现笔记本上只零星记录了几行字。看来需要明日重看补记——等等,作为尊贵会员不是可以抢先观看吗?
点开播放列表,小林会心一笑。当初误购的年卡总算派上用场,索性一口气追完剩余剧集,笔记留待明日再补。
与《灵魂摆渡》的慢热不同,《心理罪》凭借前期积累的观众基础与强势宣传,甫一上线便引爆全网。首周四天播放量突破五千万,次周更新后更以破亿成绩刷新平台纪录。微博热搜榜上,《心理罪》力压《风中奇缘》,仅次于年度爆款《古剑奇谭》与口碑佳作《战长沙》。"心理罪破亿超级网剧"等话题更跻身热搜行列,对悬疑题材而言实属难得。
在亮眼的数据面前,先前那些嘲讽"乐时网的超级网剧就是忽悠人剧还敢碰瓷美剧"的声音渐渐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蹭热度内容,各类公众号和视频平台涌现出大量相关讨论:
"我的变态朋友正在追《心理罪》"
"深度解析《心理罪》: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精神罪犯"
"年度网剧排行,《心理罪》意外跌出前二"
"从《心理罪》爆红看网剧市场的投资机遇"
......
各行各业的自媒体都在绞尽脑汁地往这部剧上靠,试图打造爆款内容。事实证明这种蹭热度的策略确实有效,相关内容的点击量居高不下——当然,那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功不可没。
作为悬疑题材,这部剧天然具备讨论热度。在众多解读文章的推波助澜下,观众们开始深挖剧中埋藏的细节:男主角方木的过往创伤、女主角为何在盛夏裹着厚围巾、犯罪心理学对破案的真实作用......
这些话题在各大平台的评论区引发热烈讨论。随着剧情不断反转,观众的讨论热情持续升温:
"求大神解答,女主到底死没死?"
"肯定死了!注意看话剧散场时救护车上的鞋子,和女主表演时穿的一模一样。"
"我就觉得奇怪,一个大学生怎么能参与案件侦查,吃饭时总是站在男主身后,原来是幻影。"
"方木太惨了,孤儿出身,朋友同学接连遇害,连女友都是幻影。"
"编剧太狠了!我还以为至少有女友陪着,结果最虐的就是这条线。"
"后续还会有女友的戏份吗?这个姐颜值很能打啊。"
"同感,颜值确实高。"
"求编剧别让女友下线,给男主留点希望吧。"
"你是真心疼男主?我都不好意思拆穿你!"
......
剧集走红后,最先受益的自然是演员阵容。
《心理罪》的主演多为新人,资历最深的王泷正此前人气也不高。但随着剧集热播,几位主演的人气直线上升。
收获最大的是男主角陈若轩,"方木"这个兼具天才属性和悲惨经历的角色对女性观众极具吸引力,使他迅速积累了大量粉丝。
拍摄《灵魂摆渡》时他只是"红衣学姐"单元的配角,并未因此获得太多关注。但《心理罪》尚未完结,他的粉丝数已在短短一月内突破数万。
虽然与那些动辄涨粉数十万的流量明星相比不算多,但要知道他当时并无经纪公司运作,更不存在"僵尸粉",每个新增粉丝都是真实存在的。
王泷正则凭借"刑警队长邰伟"这个痞帅角色收获不少喜爱。他兴奋地告诉孟浩,有次外出竟被路人认出,对方喊着"邰队"——这是他第一次在戏外听到有人说认识自己。
这位老哥激动得非要拉孟浩喝酒致谢,醉醺醺时拍胸脯保证以后随叫随到,片酬随便给。要不是弧光影视暂未开展经纪业务,孟浩真想趁机签下几份"卖身契"。
作为女主角的李依桐本应同样走红,可惜在这部男性向剧中,她的角色虽关键却缺乏记忆点。随着剧情推进,女主死亡 揭晓后戏份锐减,导致她未能获得预期热度。
不过对新人李老板来说已心满意足。她隔三差五就联系孟浩,询问是否在京北,想请他吃饭表达谢意。孟浩确实在京北,但眼下无暇赴约——《心理罪》还剩半月收官,他必须解决悬而未决的结局问题。
乐时网高层会议室内,刘军笑容满面地将一份文件递给孟浩:"孟老弟,《心理罪》的亮眼数据可算为我们文娱部门争了口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娱:我的目标是幕后之王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华娱:我的目标是幕后之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