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先向刘军致谢——作为网剧市场的头部项目,融资并非难题。接着转向五百:"第三部有两个重要单元必须保留,这两个单元只需主角团中的1"包在我身上。"五百爽快答应。他了解孟浩的创作风格:这位编剧从不会固执己见,但凡他坚持保留的内容,必定至关重要。
事态紧急,网络 仍在发酵,剧组已迅速行动起来。
孟浩召集王伟、黎沁等主演说明情况。王伟只需与五百协调拍摄计划;黎沁和于毅都表示愿意调整档期——后续没有片约,即使有商业活动也能灵活请假。
唯有张偌昀遇到难题:他刚通过唐人新剧男二试镜,年底开机档期可能冲突。
"优先拍摄你的戏份。"孟浩快速心算后给出方案,"按正常进度完全可以错开。"
张偌昀爽朗一笑:"就照你的意思办,耽搁几天也无妨,我去跟剧组协调,把戏份往后挪挪。反正只是个男二号,戏份不多。"
"够义气,老张。"孟浩与张偌昀碰了碰拳头。
真正的朋友,无需多言,心意自明。
敲定了主演档期,孟浩已解决大半难题。剩下的就是新剧情所需的拍摄场地。
他先前与五百讨论的两个重要单元中,有一个需要年代场景,蓝岛本地没有合适的取景地。灵光一闪间,孟浩想起正午阳光正在上沪筹备《伪装者》,想必能找到合适场所。
通过师兄周游远程联系后,孟浩带着五百、于毅等主创人员来到上沪车墩影视基地。
——上沪,车墩影视基地。
"李导,这次多亏您帮忙。"在繁忙的片场,孟浩与李雪握手致谢。
李雪虽有个女性化的名字,却是实打实的硬汉。作为正午阳光的导演,师承孔笙多年,堪称"正午系"导演中的佼佼者。
此次《伪装者》开拍,孔笙既要处理《琅琊榜》后期,又要筹备年代剧《温州两家人》,分身乏术,总导演重任便落在李雪肩上。
拍摄《北平无战事》时,孟浩就与李雪有过交集。虽不算熟识,但也有几分交情。这次合作新剧,关系更近一步。
恰逢李雪在上沪考察《伪装者》取景地,得知孟浩需要场地道具,便热心牵线搭桥,解了燃眉之急。
"举手之劳,咱们也算半个自家人,互相照应。"李雪笑着摆手。
两人漫步在仿古小餐馆内,身后工作人员正紧张布景。李雪打量着现场,好奇道:"你们这也是民国题材?"
"是现代剧,但这个单元有清末民初的回忆片段,所以需要这样的场景。"孟浩解释道。
这个名为《旧事》的单元,讲述的是"赵吏"百年前的往事。在那个动荡年代,面馆老板老陈为盲女筹办嫁妆借了 。遭遇退婚后,债主逼良为娼。老实人老陈怒杀债主,焚毁借据,最终问斩。临终前,女儿恳求赵吏将她送往风月场所——只因她答应过父亲,要好好活着。
"只要活着,世道总会变好吧。"
听完剧情梗概,李雪眼中闪过惊艳之色:"真没想到,你们的网剧格局竟如此宏大。"
孟浩微微一笑:"网剧不过是形式而已,关键在于故事本身。有时候这种更灵活的呈现方式,反而能传递出更深刻的内容。"
"是啊,有些话题确实需要合适的平台。"李雪轻叹道,"不过听说网剧审核也要收紧了呢。"
孟浩沉默片刻,没有接话。李雪这才意识到,对方此行的目的正是为了网剧审查新规的事。
她转而谈起《伪装者》的筹备情况:"预计下月启动演员试镜,明年一月开机。侯总希望你能参与选角,时间方便吗?"
"应该没问题,下个月我的戏份就能杀青。"孟浩略作思索后应允,又好奇地问:"主演有人选了吗?该不会又是《琅琊榜》原班人马吧?"
李雪莞尔:"还真让你猜中了。目前考虑让靳冬和胡戈分别饰演明楼、明台,他们也很感兴趣。"
"靳冬确实符合明楼的气质。"孟浩点头,"不过胡戈演明台的话,年龄差距会不会大了些?毕竟角色设定才二十出头。"
"先试镜看看效果吧,不合适再调整。"李雪说道。
两人又讨论了剧本细节和取景事宜。见孟浩还要赶拍戏进度,李雪便先行告辞。
回到片场,孟浩与几位主演碰面。《旧事》单元中,特邀出演的老戏骨张永刚将诠释那位为女儿坚守面馆的"老陈"。
"张老师,这段重头戏就拜托您了。"孟浩诚恳地说。
"剧本写得扎实,我定当全力以赴。"张永刚爽朗笑道。这位常在荧幕上塑造霸气形象的老演员,私下里却透着朴实温和的气质。
孟浩见对方态度真诚,便不再多虑。像张永刚这样经验丰富的老戏骨,对角色和剧本自有独到的见解,无需他过多指点。
相比之下,于毅的压力更大些。作为男主角,还要与张永刚演对手戏,他担心自己难以招架。但这只能靠他自己调整心态,旁人爱莫能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娱:我的目标是幕后之王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华娱:我的目标是幕后之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