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影视项目似乎是相当不错的投资选择。但考虑到时间因素,这部剧从2014年初立项到收回成本,整整花了一年时间。
如果算上时间成本和风险,这样的收益只能说中规中矩。
相比之下,资本运作显然轻松得多。
不久前,贾老板正式宣布乐时网与乐时影业合并重组,瞬间引爆影视资本市场的热潮。
在这 牛市的推动下,乐时网的股价如同火箭般蹿升,迎来惊人的暴涨。
孟浩他们入股乐时影业时,乐时网的股价才刚突破30元。然而短短三个月内,股价已飙升至50多元,涨幅接近六成。
由于合并重组,乐时影业的估值也随之飙升。由于未上市,其涨幅甚至更加疯狂。
孟浩和秦岚共同成立的“启明创投”,最初以1000万融资获得乐时影业股份。按当前估值计算,这笔投资至少价值1700万。
别忘了,他们当初还是折价买入的。因此,实际收益率早已翻倍有余。
换句话说,孟浩辛辛苦苦拍一年戏的收益,远不如这边轻轻松松两个月的资本运作。
难怪那么多明星导演有了资本后,就不再专注拍戏。面对如此悬殊的对比,谁能不动心?
反正孟浩自认抵挡不住。
不过,他倒有清醒的认知。眼下的暴富,一是得益于乐时网的机会,二是赶上了这轮“十年难遇”的大牛市。
对于前者,他能参与其中,是因为弧光影视能为乐时网创造价值。若放弃这一点,他在资本市场只会被迅速淘汰。
至于后者,既然是“十年难遇”,谁也无法预测这波行情能持续多久。以大A的脾性,说不定明天就会暴跌,让所有投机者血本无归。
因此,尽管资本收益高得惊人,孟浩反而更加谨慎。他没有将弧光的资金投入股市博弈,或盲目追逐其他资本投资,而是继续专注于弧光影视的发展。
然而,他不去找别人,不代表别人不来找他。
陈静递来一叠文件,全是近期询问弧光影视是否有融资意向的邀约。
“融资?”孟浩扫了一眼,摇头道,“没必要,弧光又不缺钱。”
两千万资金储备在手,加上《灵魂摆渡2》的分成即将到账。弧光的开支无非是“绿藤系列”后续制作,或是像《最好的我们》这类看好的项目。
“绿藤系列”需要孟浩亲自操刀,他分身乏术,同一周期最多推进两个项目。
这些项目大多与视频平台合作,即便弧光 运作,资金也绰绰有余,何必引入外部资本来分权?
不过,陈静对此持有不同看法。
"以弧光目前的体量和成长阶段,完全可以跳过天使轮,直接进行A轮融资。"陈静分析道,"相比资金本身,A轮带来的行业资源、合作网络和业务拓展才是核心价值。"
这与影视行业的规律如出一辙。初创团队最缺的是资金,金主自然掌握话语权。但当积累了几个成功案例后,新项目的投资门槛就会提高——除了资金,还需具备宣发渠道、版权运营等附加资源。至于行业巨头,则完全逆转了供需关系,变成资本方争相寻求合作机会。
如今的弧光正处于第二阶段初期,若启动融资,投资方必须带来资金之外的资源支持。事实上,弧光确实存在诸多需求:主流播出平台、宣传推广资源,乃至孟浩筹划中的艺人经纪业务,都需要外部助力。当然,这些都可以自主发展,只是需要更长时间沉淀。
"是否融资取决于您对发展速度的预期。"陈静直言,"如果只想稳守现有业务版图,自然无需引入资本。"
"这话说得我好像不思进取似的。"孟浩笑着调侃。
"作为公司一员,我当然期待弧光更上层楼。"陈静坦然道,"当前影视行业热钱涌动,正是借助资本东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机。不过最终决策权在您手中。"
"风口上的猪飞得高摔得也狠。"孟浩沉思道,"融资事宜容我再斟酌。即便确定方向,后续谈判也需要漫长周期。"
他尤其警惕对赌条款——看似丰厚的资金背后,实则是戴着镣铐跳舞。达不到约定目标要付出代价,即便达成也可能得不偿失。更关键的是,资本方往往会干预企业经营,这与孟浩创立弧光的初衷背道而驰。
"要是成立公司后还要受人摆布,那还不如继续打工!"孟浩斩钉截铁地说。
岁末的寒意愈发刺骨。元旦前夕,京北城再度被鹅毛大雪覆盖,天地间只剩下一片素白。
月初,孟浩收到导师发来的邀请函——准确说是通知——要他作为戏文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出席中戏本年度的校友交流会。
他二话没说就应下了。横竖不过是在学弟学妹面前说些励志故事,再侃几句闲篇。这流程他学生时代就见惯了,熟门熟路。
实验剧场门前,张家宁朝匆匆赶来的孟浩挥手:"这儿!"
孟浩小跑上前,喘着气赔笑:"劳烦师姐特意来接,实在过意不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娱:我的目标是幕后之王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华娱:我的目标是幕后之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