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军士兵初次经历这种场面,显得有些紧张。进攻队形在陡峭的山路上一度因踩中陷阱和遭遇阻击而出现混乱,有数名士兵受伤惨叫。
“不要乱!保持阵型!”林惊羽的声音冷静如冰,穿透战场的喧嚣,“什长带人清除左侧弓箭手!第二队,右翼迂回!”
他身先士卒,亲自带领一队最精锐的刀盾手,顶着盾牌,冒着箭矢,猛攻山寨那简陋却坚固的木制大门。一支箭矢擦着他的脸颊飞过,留下了一道血痕,他却恍若未觉。
赵铁鹰则指挥弓弩手进行集中压制,精准的点射将露头的土匪一个个钉死在寨墙上。“弩三队,瞄准寨墙第三个垛口!放!”他的命令简洁有力。
同时,他派出一个小队从侧翼险峻的小路尝试攀爬迂回。这支小队由身手敏捷的士兵组成,他们利用钩索和岩缝,艰难地向山寨侧后方移动。
战场上箭矢呼啸,喊杀声、惨叫声、兵刃碰撞声响成一片。新兵们最初的慌乱过后,看到长官身先士卒,看到同伴倒下,平日里严酷训练的肌肉记忆和纪律性开始发挥作用。他们咬着牙,按照训练时的要求,互相掩护,稳步推进。
“长枪队!上前!”随着命令,一队长枪兵迅速前插,将试图冲下山来的土匪刺翻在地。
战斗陷入胶着。山寨大门坚固,土匪抵抗顽强。就在此时,侧翼迂回的小队终于成功登顶,从山寨后方发起了突袭。
“后院起火啦!”土匪中有人惊呼,阵脚开始混乱。
林惊羽抓住战机,亲自扛起一根撞木:“跟我上!”
十余名壮士紧随其后,冒着如雨的箭矢,猛烈撞击山寨大门。第三次撞击时,大门终于轰然洞开。
“杀!”安国军士兵如潮水般涌入寨中。
残存的土匪负隅顽抗,但在结阵而战的安国军面前,很快被分割歼灭。“黑面狼”挥舞鬼头刀,连伤两名士兵,最终被赵铁鹰一刀斩于聚义厅前。
战斗结束,朝阳才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在血腥的战场上,形成诡异而壮丽的景象。
清点战场。毙伤匪众六十七人,俘获十一人,自身阵亡五人,伤十八人。代价不小,但意义重大。
林惊羽站在寨门前,看着士兵们打扫战场。新兵们脸上稚气已褪,眼神中多了几分坚毅和沉静。经过这一战,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战场的残酷和血腥,实战经验值大幅提升。军队的凝聚力、纪律性和信心在血与火中得到了淬炼和升华。
缴获的粮食、布匹、金银以及一批虽然粗劣但经过修复仍可使用的兵器,被登记造册,运回和州。
武泽苍亲自到城外迎接凯旋的军队。他面色沉痛地主持了阵亡士兵的葬礼,给予其家属最优厚的抚恤,并重重奖赏了有功将士。
随后,他立刻在军营召开了大规模的战后总结会议,让各级军官和士兵代表畅所欲言,分析此战得失。
一名年轻哨长站起来,略显紧张但语气坚定:“禀王爷,此战我军伤亡多在初攻阶段。土匪陷阱防不胜防,建议日后作战,专设排障小队,配备专用工具。”
一名老兵也补充道:“山地行军,重型盾牌行动不便,建议改制轻便但坚固的藤牌。”
林惊羽认真记录着每一条建议,不时点头。赵铁鹰则就战术指挥中的问题进行了自我检讨:“我部弓弩手压制有力,但移动缓慢,差点延误战机,需加强机动训练。”
这种开放式的总结,让所有人都受益匪浅。武泽苍最后总结道:“胜不骄,败不馁。善于总结,方能不断进步。今日所言,将录入我军作战条例,望诸位牢记。”
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士气。随后,安国军又连续进行了数次剿匪行动,目标规模逐渐扩大,战术运用也越来越娴熟。
赵铁鹰开始独当一面,指挥作战越发老辣精准。在新一轮剿匪战中,他采取“围三阙一”的战术,故意留出逃生通道,却在途中设伏,以极小代价全歼了一股百余人的匪寇。
新整编的弓弩队在远程打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次对抗“草上飞”部匪寇时,弓弩队三轮齐射就击溃了匪寇的冲锋阵型,使其未接战就先溃败。
侦察队也在战前情报搜集和战场遮蔽上表现出色。在一次清剿行动中,他们提前发现了土匪设在谷地的伏兵,反而引导主力部队反包围,取得大胜。
连续的胜利不仅锻炼了军队,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巨大好处。剿匪缴获的战利品源源不断运回和州。粮食、布匹、金银等充实了日益紧张的府库,而那些缴获的兵器铠甲,则被统一送到了鲁师傅日益扩大的军工坊。
鲁师傅看着院子里堆积如山的破损刀枪、锈迹斑斑的铁甲、以及数量不少的弓弩和箭矢,简直如获至宝,眼睛都笑眯了。他立刻组织起所有的工匠学徒,分成若干小组,夜以继日地进行修复、改造、重铸。
军工坊内,炉火日夜不熄,叮当之声不绝于耳。破损的刀剑被回炉重炼,鲁师傅小心翼翼地按照武泽苍提供的“夹钢”理念,尝试将王府库中有限的精铁用在刃口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殿下我们造反吧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殿下我们造反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