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市的秋意浸在CBD的玻璃幕墙间,却在城东的“归云会馆”里酿出了几分江湖的古意。这座由旧王府改造的会馆,外看是符合都市规划的商业建筑,内里却藏着飞檐斗拱的议事堂,此刻堂内坐满了人——一方是挽着发髻、腰悬兵刃的武侠界掌门,一方是身着西装、手持平板的都市商会代表,泾渭分明的两拨人,却因“跨界武侠交流”这桩事,齐齐将目光落在了堂中而立的两人身上。
林砚站在檀木长案旁,一身素色衬衫衬得身形挺拔,腕间只系着一串磨得温润的菩提子,那是他早年行走武侠界时所得的信物。他左手边的苏清媛,一袭剪裁利落的白色西装套裙,长发挽成低髻,指尖捏着一份电子档的草案,屏幕的光映在她眼底,沉静又锐利。作为联结武侠界与都市商界的核心人物,两人此刻是江湖联盟推选出的规则拟定牵头人,要在今日敲定跨界武侠交流的核心准则,以及两界论武大会的落地细则。
议事堂的空气里,还飘着刚歇下的争执余温。“规则?说到底不过是你们都市人定的条条框框,我等武人,凭的是手中刀、身上艺,论武便是生死相搏,何来‘点到为止’的道理?”说话的是巴山剑派的掌门周烈,他拍着案几起身,腰间的长剑铮然作响,目光扫过苏清媛时,带着几分对“都市规则”的不屑,“苏总懂商道,懂都市的规矩,可懂我等武人的江湖?”
苏清媛抬眸,语气不疾不徐,却字字落地有声:“周掌门,论武的本意是交流,而非结怨。两界相交,武侠界的风骨值得敬重,但都市有都市的底线——京华是千万人生存的地方,若论武时动辄以杀招相拼,损毁的是公共秩序,最终只会让两界的隔阂更深。商道讲共赢,江湖讲道义,本质本是相通的,规则不是束缚,是让这份交流能长久走下去的根基。”
她的话落,堂中响起几声附和,却也有不少武侠界人士面露不以为然。林砚抬手,虚按了一下,堂内便静了下来。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周掌门的心情我懂,巴山剑派以实战立派,讲究的是真刀真枪。但跨界论武,不比江湖内部的纷争——都市的能量场与武侠界不同,诸位的内力若毫无节制地释放,轻则扰乱周边的电子设备,重则会伤及无辜。规则的第一条,便该是‘限力’,以武侠界的‘内劲尺’为基准,结合都市的能量监测仪,将比试时的内力控制在三阶以内,既不折损武人的切磋本意,也不触碰都市的安全红线。”
他说着,抬手召来侍者,将一方掌心大小的金属尺与一个银色的监测手环摆在案上。“内劲尺是我请炼器宗的前辈特制的,三阶以内,尺面呈蓝,逾阶则红,手环会同步报警。这不是不信任诸位的武德,是为了让两界的交流,能被都市所接纳。”
周烈盯着那方尺,沉默片刻,抽出腰间长剑,指尖凝起内力拂过尺面。尺面先是泛出浅蓝,待他内力稍提,便倏地转红,手环也发出了轻响。他收了力,哼了一声:“倒也算公允,只是这参赛资格,总不能由你们说了算?”
这正是商战与江湖利益交织的核心。堂下的商会代表中,有人已经按捺不住——京华的几大财团都想借着两界论武大会的东风,垄断周边的文旅、衍生品开发,甚至有人私下接触过几个小门小派,想以资源倾斜换取参赛名额的话语权。苏清媛早料到这一点,她点开平板,将一份拟好的资格草案投影在堂中的大屏上:“参赛资格分两类,武侠界凭门派举荐与实力考核,无门派大小之分,只要能通过内劲尺的三阶测试,且无江湖恶名者皆可报名;都市界则开放报名,不论商者、武者,只要能通过基础的武学素养测试,便有参赛资格。所有名额由江湖联盟与商会联合组成的评审团核定,评审团的成员,武侠界与都市界各占一半,全程公开公示,接受两界监督。”
“公开?”一个穿着定制西装的中年男人出声,他是盛远集团的总裁王晋,也是此前私下接触门派的人之一,“苏总这话怕是说得轻巧,评审团的人若被买通,这规则岂不是形同虚设?”
苏清媛看向他,眼神里带着几分清冷的锐利:“王总若是担心,大可提议引入第三方监管——京华大学的法学与武学研究院,可作为独立机构参与监督。另外,论武大会的所有收益,扣除基础运营成本后,七成用于武侠界的民生建设,三成用于都市的武术传承普及,无任何财团可独占收益。”
这话直接掐断了王晋想垄断利益的念头,他脸色微沉,却也找不出反驳的理由——苏清媛的方案堵死了所有钻空子的可能,既兼顾了武侠界的利益,也避免了商界的一家独大。林砚看了苏清媛一眼,眼底掠过一丝赞许,他知道她为了这份草案,熬了三个通宵,既要平衡商界的利益诉求,又要守住江湖的道义底线,其中的博弈,不比一场商战轻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东方圣人京华录》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东方圣人京华录请大家收藏:(m.qbxsw.com)东方圣人京华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