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定策,蜀城立帜】
夜色如水,星河垂落。
修复一新的石城“主府”内——虽依旧简陋,却多了几分肃穆气象——灯火通明。
刘备、诸葛亮、庞统,三人对坐。
中间一方石桌,桌上摊开着简陋的荒原地形图,以及那三枚象征着巨大收获的储物戒。
气氛沉凝,却涌动着难以抑制的勃勃生机。
刘备亲手为诸葛亮和庞统斟上两杯刚用灵草泡制的、散发着微弱灵气的清茶。
他目光扫过二人,诸葛亮神色平静,眸中深邃似海;庞统虽难掩疲惫,却目光锐利,充满干劲。
“孔明,士元。”刘备开口,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此战虽惨胜,然经此一役,我军根基初奠,人心归附。下一步,该当如何?备,愿闻二位军师高见。”
诸葛亮羽扇轻摇,并未直接回答,而是看向庞统:“士元统筹内外,于现状最为明晰,不妨先言。”
庞统也不推辞,沙哑开口,直指核心:“陛下,孔明。眼下有三急一缓。”
“其一,伤兵虽大多恢复,然云长、翼德、子龙等将军伤势尤重,需顶级丹药及静养,方可恢复巅峰,此乃战力之基,急!”
“其二,降卒四千,虽初步归心,然战力参差,心思未定,需整编操练,去芜存菁,融入我军,此乃兵力之源,急!”
“其三,资源虽丰,然坐吃山空。需开辟稳定资源来源,炼丹、炼器、阵法皆需持续投入,此乃立足之本,急!”
“其缓者,乃向外扩张。当下应以稳固根基,消化所得为首要。盲动必招祸患。”
刘备闻言,深深点头:“士元所言,句句在理,切中要害。”
他看向诸葛亮:“孔明,以为然否?”
诸葛亮微微颔首:“士元之见,老成谋国。然,稳基固本与向外探看,未必不可并行。”
他羽扇点向地图上石城所在:“此地,经此一战,已闻名遐迩。在周边势力眼中,我季汉不再是可随意揉捏的流寇,而是一股不容小觑的新生力量。”
“当此之时,正宜亮明旗号,宣示存在!”
他目光灼灼看向刘备:“陛下,此城旧名已不堪用。当赐予新名,以定人心,以昭志向!”
刘备眼中精光一闪:“善!孔明此言大善!却不知以何名为佳?”
庞统也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诸葛亮略一沉吟,缓声道:“‘蜀’字如何?”
“蜀?”刘备微微一怔。
“然也。”诸葛亮点头,“蜀地,乃陛下龙兴之地,亦是我等大多数臣工故土之念。以此为名,不忘根本,亦有凝聚人心之效。”
“更何况,”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远,“‘蜀’字,从虫从勹,有潜龙在渊,隐忍蓄势之意!正合我季汉当前于这下三天之处境!”
“待得时机成熟,潜龙出渊,必惊九天!”
“蜀…蜀城…”刘备喃喃念了两遍,眼中光芒越来越盛,猛地一拍石桌,“好!好一个蜀城!不忘根本,潜龙在渊!便以此为名!”
庞统也抚掌笑道:“妙!此名甚好!既有来处,亦有去处!”
定下城名,刘备心怀大畅,思路也越发清晰:“既立城名,便当广招贤才,积蓄力量!如今我军资源颇丰,仁德之名亦可藉降卒之口远播,正可吸引这荒原之上的散修游侠、乃至被曹魏东吴压迫的小势力来投!”
“陛下圣明。”诸葛亮微笑,“亮亦正有此意。可双管齐下。”
“其一,派出精干小队,由子龙或士元率领,携带少量资源,巡视周边,结交豪强,宣扬我季汉招贤纳士之策。”
“其二,”他语气加重,“可于城中设立‘招贤馆’,由士元亲自掌管。无论修为高低,有一技之长者,皆可来试!炼丹、炼器、阵法、灵植、战阵……皆为我所亟需!”
“凡通过考核者,按能力给予厚禄重赏!如此,方能汇涓成流,真正壮大!”
庞统眼睛一亮,立刻接口:“此计大善!统可立刻草拟章程,定下考核标准与待遇。必让天下贤才,知我季汉求贤若渴之心!”
刘备看着眼前一文一武两位军师,一个目光长远,布局大势;一个心思缜密,精于执行。心中豪情万丈,热血沸腾。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那轮清冷的仙界紫月,以及远处无垠的、危机四伏却又充满机会的荒原。
“好!便如此议!”
“即日起,此城更名‘蜀城’!”
“广布招贤令!无论出身,不问过往,但有一技之长,心向汉室者,皆可来投!”
“朕,刘备,与诸君……”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扫过诸葛亮与庞统,声音铿锵,如同誓言: “当共筑此城,以为根基!以此为始,横扫八荒,再造大汉煌煌天威!”
“臣等,愿效死力!”诸葛亮与庞统齐齐躬身,声音坚定。
与此同时。
夜色下的蜀城,除了巡逻队的脚步声,显得格外宁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黑神话:诸葛亮逐鹿九天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黑神话:诸葛亮逐鹿九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