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舰长眉头紧锁:“这太危险了,万一引发不可控的连锁反应……”
“正因为它危险,我们才必须主动去了解它。否则,下一次它出现在上海、香港或是旧金山外海时,我们难道只能祈祷吗?”司星墟的反问掷地有声,“我们会保持在绝对安全距离外远程操作和监测。这是目前风险最低、收益最高的方案。”
在天枢局的高级授权和司星墟的坚持下,方案被迅速批准。
一艘即将报废的远洋货轮被紧急调拨过来,大量的尖端监测设备由专家团队日夜不休地安装到这艘“实验船”的各个关键位置,尤其是船底和可能首先接触冰晶的区域。
大型量子相干性干涉仪:用于探测冰晶周围可能存在的宏观量子效应场。
正电子湮灭光谱扫描阵列:试图直接探测反物质存在的间接证据。
超高能粒子探测器:捕捉可能由湮灭产生的高能光子、μ子等次级粒子。
超流氦冷却金属氢模拟传感器:尝试与可能存在的金属氢晶格结构进行对比。
高精度时空度规畸变监测站:测量任何微小的时空扭曲。
全覆盖多频谱高速摄像系统:记录从微观到宏观的完整相变过程。
大量的线缆和天线将“探路者”号变成了一个漂浮的实验室,所有数据将通过抗干扰中继器实时传回到安全距离外的琉球舰和“探索一号”科考船。
两天后,一切准备就绪。
被命名为“探路者”的废弃货轮,如同一个插满了金属触须的钢铁怪兽,被拖船缓缓拖拽至那片死亡海域的边缘。所有人员撤离后,拖船迅速离开。
琉球舰指挥中心,以及科学考察船“探索一号”的数据中心内,所有屏幕都亮起来了。
司星墟、林海、以及众多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全都屏息凝神,注视着屏幕。
所有系统启动,仪器预热完毕。
“释放低频共振诱饵,频率波段……尝试覆盖《禹贡》记载的地脉波动谱。”司星墟下令。
“检测到强大量子相干场。范围……仅限于冰晶自身周围一米。上帝,这怎么可能?宏观尺度的量子效应!”
“时空度规出现轻微但异常稳定的畸变。符合强相互作用力场约束模型。”
“目标光谱分析……检测到异常高能级光子吸收再发射特征,与预测的反物质势阱辐射模型匹配度87%。”
在无数仪器的聚焦下,冰晶缓缓触碰船底。
接触瞬间……
正电子湮灭光谱仪捕捉到了确凿无疑的信号:在接触点产生了511 keV特征伽马射线暴。这是电子-正电子湮灭的铁证。
量子干涉仪显示,接触点的相干场如同被石子击破的水面,量子锁定状态瞬间崩溃。超高能粒子探测器记录到了一次极其短暂但强度骇人的能量释放,但其总能量远低于理论湮灭值,仿佛绝大部分能量被引导走了。
高速摄像机记录下了并非爆炸的过程:船体钢铁在接触点并非熔化,而是直接从原子层面解离,质量被瞬间转化为能量,并被邻近尚未崩溃的冰晶结构吸收,用于维持其他区域的量子锁定场。这就是“量子化消失”的真相——就地湮灭与能量转化。
与此同时,冰晶与海水接触的部分,那银灰色的“污染”开始蔓延。传感器显示,这部分海水被逐渐转化为一种常温下的、具有超流体特性的银灰色液态金属混合物。
“探路者”号如同被无形的橡皮擦抹去,过程安静却令人毛骨悚然。
当最后一寸钢铁湮灭,那枚完成了“清除”任务的冰晶,内部的绀碧色光芒变得极度不稳定,剧烈闪烁。
“量子纠缠场正在瓦解,内部平衡被打破了。”物理学家惊呼。最终,冰晶怦然消散,化为纯能量和一缕基本粒子云。
它周围的少量银色浆液失去了源头,开始缓慢稀释。
数据流如同海啸般涌来,几乎每一个假设都得到了部分或全部的验证。
司星墟死死盯着屏幕上的数据,特别是那511 keV的峰值和量子场崩溃的曲线。 “反物质……宏观量子锁定……逆熵存储……”他串联起所有的线索,一个文明悲壮的终极图景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
“他们不是在攻击……我们遇到的,是别人家的坟墓和档案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沉重,“而这些‘墓碑’本身,因为某些不明的原因,正在变成最危险的失控炸弹。”
他猛地转身,命令道: “立刻分析量子场崩溃的精确阈值。我们要知道多大的干扰会触发它。”
“模拟液态金属氢污染海的扩散模型。它会不会改变整个海洋的物理性质?”
“重点尝试解读冰晶内爆前释放出的最后能量波动,里面极有可能含有信息残留。用所有已知的信息密码范式去尝试解码。”
实验获得了成功,代价是一艘船,收获的却是足以颠覆现代物理学的知识,以及一个令人敬畏且恐惧的真相:人类正在面对的,是一个文明试图超越熵增定律失败后,留下的、冰冷而危险的遗产。
喜欢有始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有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