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秘法初现
汴京城的东大街,历来是文人墨客、古玩雅士流连之所。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陈旧宣纸、淡雅墨香与若有若无的茶韵。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多以经营文房四宝、古籍字画为主,间或夹杂着几间清雅的茶馆,供人谈艺论道。
沈墨轩漫步其间,目光扫过那些悬挂在外的书画作品,心中不免将这千年古都的风华与前世记忆中的博物馆藏品相比较。他来到汴京已有些时日,最初的震撼过后,便是设法融入,寻找立足之地。科举之路固然是正途,但在此之前,他需得解决生计,并寻机接触能助他之人。
忽然,前方一家名为“墨韵斋”的铺子前传来一阵骚动,夹杂着老者无奈的叹息和旁人七嘴八舌的议论。沈墨轩本不是爱凑热闹之人,但听得“古画”、“毁了”、“可惜”等字眼,心中一动,便缓步凑上前去。
只见店铺内,一位须发皆白、戴着水晶目镜的老匠人正对着摊在长案上的一幅画作连连摇头,满面愁容。周围围了几人,皆是扼腕叹息。
“刘师傅,连您也没法子了吗?”一个像是掌柜模样的中年男子焦急地问道。
那被称作刘老师傅的老匠人放下手中的工具,叹道:“王掌柜,非是老朽不尽心。此画年代久远,绢本质地已脆,这污渍又非寻常尘垢,似是混合了油污与霉斑,深入肌理。若用强酸或猛力刮擦,恐伤及画心根本,到时神仙难救。可若不用重法,又难以清除……难,难啊!”
沈墨轩凝目向那画作看去。那是一幅山水小品,笔意苍润,颇有几分董巨遗风,确非凡品。然而画心上方一大块黄褐色的污渍极为刺目,不仅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性,更似乎在不断侵蚀着周围的墨色和颜料,使得整幅画显得奄奄一息。
王掌柜捶胸顿足:“这可如何是好!此画乃东主心爱之物,特意送来清洗保养,若毁在我等手中,这……这如何交代!”
周围人也纷纷出主意,有的说用皂角水试试,有的说用酒液轻擦,但都被刘老师傅一一否决,言其要么无效,要么风险更大。
沈墨轩微微皱眉。他前世因兴趣所致,对书画修复的现代科技略有涉猎,虽不精深,但一些基本原理和材料科学知识远胜这个时代。他看出那污渍确如老匠人所言,颇为棘手,但并非毫无办法。
眼看刘老师傅准备放弃,王掌柜面如死灰,沈墨轩深吸一口气,排众而出。
“老先生,掌柜的,可否容小子一言?”
众人目光顿时聚焦在这个突然出声的年轻人身上。只见他衣着朴素,但身形挺拔,面容清朗,眼神沉静,不似寻常浮浪子弟。
刘老师傅抬眼打量了他一下,见其年轻,语气便带了几分不耐:“小哥有何高见?此间正烦,若无要事,还请……”
沈墨轩不以为意,拱手道:“小子并非有意打扰。只是见这古画蒙尘,心中亦觉可惜。方才听诸位议论,小子倒是想起一种或许可行之法,愿说出来请老先生参详。”
王掌柜如同抓到救命稻草,忙道:“小哥快请说!”
刘老师傅却哼了一声:“老夫浸淫此道数十载,尚束手无策,你一黄口小儿,能有何妙法?莫要信口开河,误了大事。”
沈墨轩神色不变,从容道:“老先生经验丰富,小子自是佩服。然世间之法,未必尽知。小子所言之法,或与寻常清洗不同,并非直接作用于污渍本身。”
“哦?”刘老师傅挑了挑眉,似乎被勾起一丝好奇,“不直接清洗,如何去除污垢?”
“吸附。”沈墨轩吐出两个字,见众人不解,便详细解释道,“小子曾于杂书中见过一法,可利用某些特殊材质调制成吸附性极强的膏体,敷于污渍之上。此膏体能缓缓渗入绢本细微孔隙,将深处的污垢杂质吸附出来,而非用水或药液强行冲刷溶解。如此,对画心材质损伤可降至最低。”
此言一出,众人皆露惊奇之色。刘老师傅更是眯起了眼睛,水晶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起来:“吸附?何种材质能有此奇效?”
“主要需用到一些极细的矿物粉末,如澄澈细腻的高岭土,辅以少量具有温和剥离作用的植物胶液,调成糊状。”沈墨轩斟酌着用词,尽量使用这个时代可能存在的材料名称来描述,“敷上之后,待其自然干透,膏体收缩,便会将吸附的污垢带离画心。或需多次操作,但胜在安全温和。”
他说的其实是现代书画修复中常用的吸附清洗法的一种简化原理,只是材料替换成了古代可能找到的替代品。
刘老师傅陷入沉思,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他毕竟是行家,仔细一想,觉得此法似乎确有道理,不同于以往任何暴力清洗的方式,着重于“引”而非“攻”。
“那…那固色呢?”刘老师傅忽然想到关键问题,“即便污渍能吸附出来,清洗过程中画上的颜料只怕也会受到影响,若是褪色晕染,岂非更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汴京风云:寒门巨贾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汴京风云:寒门巨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