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功宴上那场小小的风波,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虽短暂,却预示着平静水面下的暗流。那个所谓的“新锐画家扶持计划”,如同一个隐约的号角,吹响了第二阶段挑战的序曲。
这并非空穴来风。美术系确实与本市一个颇具声望的现代艺术中心合作,推出了一个名为“新锐之光”的扶持计划,面向全校遴选有潜力的学生,提供资金、场地和导师资源,最终入选者仅有三名。这对于任何美术生来说,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机会。
许念自然是全力以赴的竞争者之一。她的参赛作品是一组名为《呼吸之间》的系列画作,灵感微妙地来源于与江澈同居(虽然是合租)后那些心跳失衡的瞬间,用色大胆,情感细腻,在系内初选时便获得了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然而,树大招风。随着决赛名单公布日期的临近,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开始在美术系内部隐隐流传。
“听说这次评选,不光看作品,还要看‘综合背景’呢。”
“可不是嘛,有关系就是不一样,起点都比我们高。”
“人家男朋友可是江澈,计算机系那个大神,家里好像也挺厉害的……”
这些议论并未指名道姓,但那意有所指的暧昧语气,像潮湿的霉菌,悄无声息地蔓延在画室、走廊,甚至悄悄爬上了校园匿名论坛的角落。
许念不是没有察觉。她抱着画具穿过走廊时,能感受到身后若有若无的打量和窃窃私语;在画室通宵赶稿时,会听到隔壁隔间传来压低了的、带着讥讽的轻笑。
若是以前的她,大概会直接用最冷静也最扎心的话怼回去,或者干脆置之不理,用实力碾压一切噪音。但现在,她的心境有了微妙的变化。这些流言蜚语不再仅仅是针对她个人能力的质疑,更试图将她与江澈的感情、与他的“背景”捆绑在一起,玷污她纯粹的努力和热爱。
这让她感到一种憋闷的恶心。
她没有主动告诉江澈这些琐碎的烦恼。他刚刚拿下大赛冠军,实验室还有新的项目,她不想让他为这些无聊的事情分心。
但她低估了江澈对她的关注程度,也低估了他在她身边布下的、无形的“防护网”。
这天,许念在画室修改画作直到深夜,回到公寓时已是繁星满天。推开门的瞬间,温暖的灯光和食物的香气扑面而来,驱散了她满身的疲惫和心底那一丝阴霾。
江澈正从厨房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看到她,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怎么又这么晚?脸色这么差。”
他放下碗,几步走过来,很自然地接过她沉重的画具袋,另一只手则抚上她的额头,感受温度。
“我没事,就是有点累。”许念摇摇头,挤出一个笑容,不想让他担心。
江澈却没被她糊弄过去。他捧起她的脸,迫使她与自己对视,深邃的眼眸像是能洞察她所有隐藏的情绪。
“乖乖,”他声音沉了下来,“有人惹你不高兴了?”
许念愣了一下,没想到他如此敏锐。她垂下眼睫,不想让他看到自己眼底的委屈:“没有……就是一些闲言碎语,不用在意。”
“关于那个扶持计划的?”江澈直接点破。
许念猛地抬头,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知道?”
江澈眼神冷了几分,牵着她走到餐桌边坐下,把汤面推到她面前:“先吃东西。”
看着她小口小口地吃面,脸色稍微回暖,江澈才靠在椅背上,语气平静无波,却带着令人心安的力量:
“美术系就那么点大,有点风吹草动,我想不知道都难。”
原来,早就有人把那些流言当作“趣闻”分享到了他们实验室的群里,甚至还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了江澈。他当时只回了一个字:“哦。” 随即,那个在群里传播流言的账号,就被群主“手滑”移出了群聊。
“为什么不告诉我?”许念放下筷子,看着他。
“告诉你,然后呢?”江澈反问,眼神专注,“让你更心烦?还是让你去跟那些无关紧要的人浪费口舌?”
他伸手,用指腹轻轻擦掉她嘴角一点汤渍,动作温柔,眼神却带着一丝冷厉:
“我的乖乖,只需要专心做她喜欢的事,画出最好的作品。其他的……”
他顿了顿,语气笃定得像是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
“交给我。”
第二天,一件小事悄然发生在美术系。
系里一位以严苛和古板着称、同时也是“新锐之光”计划重要评委之一的孙教授,在例行巡看画室时,恰好遇到了正在给一幅大型油画做最后调整的许念。
孙教授在她身后站了许久,看着画布上大胆的构图、细腻的光影处理和饱满的情感张力,难得地点了点头,当着好几个学生的面,声音不大不小地评价了一句:“基本功扎实,想法也不错,是块好料子。搞艺术,终究要靠作品说话,旁门左道,走不长远。”
这话很快传开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别再靠这么近,我呼吸不过来了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别再靠这么近,我呼吸不过来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