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旋律”。
这四个字如同魔咒,在林清音的脑海中反复回响,搅得她心绪不宁。连续几天,无论是独自练习,还是走在校园里,江以辰说这句话时那低沉沙哑的嗓音、近在咫尺的呼吸,以及他摩挲她指尖时那微凉而暧昧的触感,都会不受控制地跳出来,让她的心跳瞬间失序。
她试图用加倍的努力练习来麻痹自己,将那份慌乱与无措都倾泻在琴弦之上。效果是显着的,她对改编后的《雪山春晓》驾驭得越发纯熟,与江以辰的合奏也愈加默契。但副作用是,她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用平常心去面对那个坐在鼓后、掌控着一切节奏的男人。
他似乎一切如常,依旧是那副厌世淡漠的模样,指导她时专业、严格,偶尔毒舌,仿佛那天那句近乎告白的话语只是她紧张过度产生的幻听。但这种“如常”,反而让林清音更加心乱,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就在这种微妙的氛围中,“星耀杯”校园音乐大赛的初赛评审通知下来了。赛制改革,初赛增加了一个小型的公开评审环节,由学院资深教授和部分优秀校友组成评审团,随机抽取部分参赛队伍进行初步评议,旨在提前筛选和指导。
而民乐社,非常“幸运”地被抽中了。
消息传到民乐社,刚刚因为合奏顺利而升起的信心瞬间又被紧张取代。
“公开评审?就在明天下午?”赵磊拿着通知,手都有些抖,“在学院的音乐厅?那么多教授看着……”
其他社员也面露忧色。这意味着,他们融合改编的《雪山春晓》将第一次在正式场合,面对权威的目光。成败,在此一举。
林清音也感到压力巨大,但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社长,没关系,我们就当是一次预演。正好可以让教授们看看我们的创新。”
她看向一直没说话的江以辰。他靠在窗边,低头看着手机,似乎对这条消息并不在意。
“学长,”林清音走到他面前,声音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依赖,“明天的评审……”
江以辰抬起眼皮,看了她一眼,将手机收起:“怎么,怕了?”
“有点。”林清音老实承认。
“怕什么?”他语气平淡,“谱子是我编的,节奏是我打的。要丢人,也是我先丢。”
这话说得……真是别具一格的“安慰”。林清音有些哭笑不得,但奇异地,紧绷的神经真的放松了些许。
“做好你自己就行。”他补充了一句,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然后越过她,看向窗外,“你的旋律,值得被所有人听到。”
第二天下午,学院音乐厅。
虽然不是正式比赛,但观众席的前几排依然坐满了神色严肃的评审教授和校友,后面则稀稀拉拉坐了些闻讯赶来围观的学生。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林清音在后台,能听到前面一支流行乐队的表演,以及评审们偶尔低声的交流。她做着深呼吸,试图平复过快的心跳。手心里微微沁出薄汗。
民乐社是第三个上场。
当主持人报出“民乐社,参赛曲目《雪山春晓》(融合改编版)”时,台下响起了一些细微的议论声。民乐?融合改编?这两个词放在一起,足以勾起不少人的好奇,也包括审视。
赵磊和其他社员抱着修复好的乐器先上场了,林清音和江以辰作为核心,最后登场。
当一身简单米白色毛衣、抱着古筝的林清音,与穿着黑色衬衫、神情淡漠的江以辰一同走上舞台时,台下明显响起了一阵倒吸冷气和窃窃私语。
“是江以辰!”
“他真给民乐社伴奏?”
“那个就是林清音?论坛照片那个?”
“这组合……有意思了。”
林清音尽量屏蔽那些声音,在古筝前坐下,调整好话筒。她抬眼看向对面,江以辰已经坐在了爵士鼓后,他调试了一下面前的立式话筒,然后抬起头,目光穿越舞台的距离,精准地落在她身上。
那眼神平静,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力量,仿佛在说:看着我就好。
林清音深吸一口气,对他微微点了点头。
灯光暗下,只留下两束追光,分别打在古筝和爵士鼓上。
江以辰抬起鼓槌,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敲下了第一个重音!
“咚——!”
低沉有力的底鼓声如同心脏的起搏,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听觉。
紧接着,清脆的踩镲和灵动的军鼓加入,编织出一张充满现代感和律动的节奏之网。而就在这节奏铺垫到某个临界点时,林清音的指尖动了——
“铮琮——!”
清越婉转的古筝旋律,如同冰封雪山的第一缕阳光破云而出,精准而富有穿透力地切入爵士鼓的节奏之中!
传统与现代,温婉与狂野,在这一刻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评审席上,几位原本靠在椅背上的教授不自觉地坐直了身体。校友席中也有人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林清音完全沉浸在了音乐里。她忘记了紧张,忘记了台下的目光,整个世界只剩下她的古筝,和对面试图引导、追逐、烘托着她的鼓声。她的轮指迅疾如雨,她的按音缠绵悱恻,她的扫弦气势磅礴……所有技巧和情感,都在江以辰编织的节奏框架中,得到了极致的释放和升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学长,这里不可以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学长,这里不可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