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壁》全专辑在泄密风波的逆向助推下,于全球各大音乐平台同步上线。如同积蓄已久的火山终于喷发,其带来的艺术震撼瞬间席卷了整个世界。
空降!霸榜!
几乎所有主流国家和地区的古典/融合音乐榜单榜首,都被《回声壁》的名字占据。销量数字以惊人的速度滚动攀升,乐评几乎是一边倒的盛赞。权威音乐杂志《滚石》给出了五星满分评价,称其为“本世纪迄今为止,东西方音乐融合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格莱美官方社交媒体也罕见地转发了专辑链接,并配文“令人惊叹的对话”。
林清音,这个名字,真正意义上地站到了世界乐坛的聚光灯下,接受着来自全球的审视与赞誉。这顶用实力挣来的皇冠,沉重,却光芒万丈。
为了庆祝这历史性的成功,江以辰在马里布别墅面朝大海的花园里,为她举办了一场小而温馨的庆功宴。到场的只有阿兰·罗森伯格、核心团队成员以及家人。
夜幕降临,繁星初上,花园里点缀着温暖的串灯。慕慕被外婆抱着,好奇地看着大人们举杯欢庆。林清音穿着一条简洁的香槟色吊带长裙,笑容明媚,与每一位帮助过她的人碰杯致谢。
就在气氛最热烈的时候,江以辰轻轻敲了敲酒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走到林清音面前,目光深邃而温柔。
“有一份礼物,想了很久,觉得今天最合适。”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他没有拿出什么奢华的珠宝,而是递过了一个看似普通的平板电脑。
林清音有些疑惑地接过,点亮屏幕。上面是一个设计简洁却充满力量的Logo——一只抽象化的、正在鸣响的古筝音孔,周围环绕着流动的节奏符号。Logo下方是一行英文字母:Qingyin Foundation。
“清音基金会?”林清音喃喃念出,不解地看向江以辰。
江以辰看着她,眼神郑重:“这是我以你个人名义成立的公益基金会。初始资金十亿美元,全部来自我个人的资产。基金会的宗旨,是发掘、培养和支持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传统及融合音乐领域,拥有才华但缺乏资源的年轻音乐人,为他们提供奖学金、创作资助和国际交流平台。”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阿兰和团队成员,最后重新落回林清音震惊而感动的脸上:“我希望,你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传奇,更是一扇门,一盏灯,能让更多像你一样热爱音乐的灵魂,不必被出身、资源或所谓的‘资格’束缚,勇敢地追求他们的旋律。”
这份礼物,远比任何钻石珠宝都更珍贵。它不是消费,而是播种;不是将她捧上神坛,而是希望以她为起点,让音乐的世界变得更加广阔和公平。
阿兰·罗森伯格第一个用力鼓起掌来,眼中满是激赏:“好!江,这是我认识你以来,做得最像‘人’的一件事!音乐的未来,需要这样的土壤!”
林清音眼眶瞬间红了,她扑进江以辰怀里,紧紧抱住他,声音哽咽:“学长……谢谢你……”
这不是感谢他为自己花钱,而是感谢他如此懂她,感谢他将她的成功赋予了更深沉的意义。
然而,就在这片温馨与感动的氛围中,李姐拿着手机,面色凝重地匆匆走了过来,低声在江以辰耳边说了几句。
江以辰脸上的柔和瞬间收敛,眼神锐利地扫过手机屏幕。
屏幕上,是由几家颇具影响力的欧洲古典音乐媒体同时发布的一篇联合评论文章,标题极具攻击性——《解构‘天才’:论林清音现象背后的学术缺失与资格疑云》。
文章由几位以保守和维护古典音乐“纯粹性”着称的乐评人联署,核心论点直指林清音“缺乏系统性的西方古典音乐教育背景”、“未获得任何国际公认的音乐学院高级学位”、“其创作更多依赖于民族乐器的‘异域风情’和商业资本的包装,而非扎实的古典音乐理论基础”。他们甚至搬出了伊莎贝拉·霍恩贝格女伯爵的话作为佐证:“真正的古典艺术殿堂,需要经过严格学术训练的‘钥匙’才能开启。”
这篇文章,无疑是对林清音艺术成就的根本性否定,试图用“学术资格”这把软刀子,将她刚刚戴上的皇冠击落。这背后,威廉·陈与伊莎贝拉的身影若隐若现。
“怎么了?”林清音感受到江以辰气场的变化,轻声问道。
江以辰将手机递给她,没有隐瞒。
林清音看完,脸上的感动尚未褪去,却并没有出现预料中的愤怒或委屈。她只是微微蹙了蹙眉,随即舒展开,甚至露出了一丝……了然的神情。
“他们……也就只剩下这点手段了。”她的声音很平静,带着一种经过千锤百炼后的淡然与自信。
阿兰也凑过来看了几眼,随即嗤之以鼻:“迂腐!音乐是用来感受和创造的,不是用来考试和划分等级的!这帮老古董,早就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学长,这里不可以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学长,这里不可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