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言笙的阁楼,成了林薇在重庆这座喧嚣混乱的雾都中,一个来之不易的避风港。虽然依旧简陋,但干净、安静,更重要的是,安全。无需再担心露宿街头,无需再警惕周遭不怀好意的目光,也暂时不必为下一顿食物发愁。
这份安宁,让林薇紧绷了数月的神经,终于有了一丝松懈的可能。身体像是被抽干了力气的皮囊,所有的疲惫和亏空都在安全的环境中显露无疑。她大部分时间都在昏睡,仿佛要将之前透支的精力全部补回来。醒来时,也常常是懒懒地靠在床头,望着阁楼那扇小小的窗户外出神。
窗户正对着一条僻静的后巷,偶尔有挑担的小贩吆喝着走过,或是邻家妇人用川音高昂地闲聊。这些充满市井气息的声音,与她一路行来所经历的枪炮、杀戮和死寂相比,显得如此的不真实,却又如此珍贵。
顾言笙将她的辛苦看在眼里,心疼却不说破。他默默地承担起照顾她的责任。每天从报馆回来,总会变着法子带些有营养的食物——有时是一碗熬得浓稠的米粥,有时是几块难得的糕点,甚至有一次,不知他从哪里弄来了一小罐昂贵的奶粉,小心翼翼地冲调了端给她。
“战时物资紧缺,比不上以前,你将就着吃点,对身体好。”他总是这样轻描淡写,将所有的辛苦和不易都掩藏在温和的笑容背后。
林薇不是不感激。她捧着那杯温热的、散发着奶香气的液体,眼眶阵阵发热。在这个人人自危的年代,顾言笙给予她的,早已超出了普通朋友的道义。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觉得任何感谢的话语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顾先生,我……”
“叫我言笙吧,”顾言笙打断她,镜片后的目光温和而坦诚,“总是先生小姐的,显得生分。我们现在,也算是共过患难的朋友了,不是吗?”
他的语气自然,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真诚。林薇看着他清俊而略带书卷气的侧脸,最终点了点头,低声唤了一句:“言笙。”
顾言笙的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像是阳光穿透了重庆常年不散的雾气。
除了生活上的照料,顾言笙也开始有意识地帮她打听沈惊鸿的消息。他利用记者身份的便利,旁敲侧击地询问过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士,也留意着报纸上所有可能与军方或情报系统相关的报道和人事变动。他甚至冒险去了一些政府机关和军方接待处外围查探,但都一无所获。
“沈先生的身份特殊,行踪必然是最高机密,不会轻易让我们找到的。”顾言笙将打听到的(或者说,没打听到的)情况告诉林薇时,语气带着宽慰,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不过没有消息,有时候就是最好的消息。至少说明他隐藏得很好,没有暴露。”
林薇知道他说得有道理,但内心深处那份蚀骨的思念和担忧,并未因此减少分毫。她只能将所有的焦虑都压在心底,努力扮演一个平静的、正在休养的角色。
为了不让自己沉浸在无望的等待中,也为了回报顾言笙的恩情,林薇开始帮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替他整理散乱的采访笔记,誊写潦草的稿件,将各种报纸上关于战局、经济、社会民生的报道分门别类地剪贴好。
她的字迹娟秀工整,逻辑清晰,做起这些文书工作来,效率极高,大大减轻了顾言笙的负担。顾言笙对此惊喜不已。
“薇薇,你真是帮了我大忙了!”他拿着她整理好的、条理分明的资料,由衷地赞叹,“有些数据和事件之间的联系,经你手一梳理,立刻就清晰了。你这本事,不去报馆工作真是可惜了。”
林薇只是淡淡笑了笑,没有接话。她这些“本事”,多半得益于现代教育带来的思维模式和信息处理能力,在这个时代看来,或许确实有些与众不同。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她也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当前中国的局势。武汉会战结束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但对后方城市的轰炸却愈发猛烈,尤其是重庆,几乎日日拉响防空警报。同时,汪伪政府在南京的成立,内部的摩擦与妥协,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所有这些,都通过冰冷的铅字,透露出这个国家与民族正在经历的深重苦难和艰难抉择。
她常常一边整理,一边陷入沉思。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她这只意外闯入的蝴蝶,又能改变什么呢?她连自己和腹中孩子的命运,都无法完全掌控。
日子在表面的平静下,一天天过去。林薇的身体在顾言笙的悉心照料下,慢慢有了一些起色。蜡黄的脸色渐渐透出些许红润,虽然依旧消瘦,但眼神不再那么空洞无力。孕吐的反应也减轻了许多,只是小腹的隆起,开始变得有些明显,穿着宽松的旗袍也难以完全遮掩。
这天下午,顾言笙难得提早从报馆回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的神色。
“薇薇,你看谁来了?”他侧身让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惊鸿照影落絮无声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惊鸿照影落絮无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