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枚冰冷的“文”字印章躺在她掌心,仿佛带着原主残留的体温,又像是某种不祥的诅咒。李嫔感觉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上来,让她几乎握不住这小小的物件。
原主李才人,兵部侍郎之女,性格怯懦,存在感极低……这些都是她接收到的记忆和外界公认的印象。可一个这样的闺阁少女,怎么会拥有与前朝势力、笔迹模仿案密切相关的信物?!
是原主隐藏至深?还是她根本就是被人刻意安排入宫的一枚棋子,连她自己都可能不完全知情?这枚被遗忘在箱底的印章,是疏忽,还是……原主在无意识中留下的、连她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求救信号?
李嫔感到一阵头皮发麻。她以为自己是在替原主活下去,却可能从一开始就踏入了一个针对原主,或者针对原主背后某个势力的巨大陷阱之中!
“小姐,这……这是什么呀?”锦绣看着那枚印章,也感到不安。
“不该问的别问。”李嫔迅速将印章重新用油纸包好,紧紧攥在手心,“锦绣,福顺,你们记住,从来没见过这个东西,揽月轩带过来的旧箱子也早就清理干净了,明白吗?”
两人见她神色前所未有的凝重,连忙点头。
李嫔将自己关在内室,对着那枚印章和脑中混乱的线索,开始了新一轮的“根本原因分析”。
· 核心问题:原主李才人的真实身份或背景存疑,可能与“文”字势力有关。
· 关联事件:笔迹模仿案、前朝腰牌、针对皇帝的慢性毒杀。
· 可能解释:
1. 原主是“文”字势力送进宫的眼线或棋子(自愿或被迫)。
2. 原主家族与“文”字势力有牵连,她是被利用或监视的对象。
3. 这枚印章是有人故意放入原主物品中,用于日后构陷。
无论哪种可能,对她都极其不利。一旦这枚印章的存在被德妃或皇帝知晓,她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德妃会认为她包藏祸心,皇帝会认为她也是逆党一员!
必须尽快处理掉这个烫手山芋,但又不能简单地销毁——这可能是查明“文”字势力,甚至原主身世的关键证据。
她想到了端妃。端妃显然知道很多内幕,且与德妃不睦。将这枚印章交给端妃,或许是一步险棋,但也可能是打破目前被德妃单方面掌控局面的机会。端妃需要筹码对抗德妃,而自己需要庇护和破局的信息。
这是一个风险极高的对冲策略。
李嫔决定赌一把。她利用端妃赐予的、可以随时借阅书籍的便利,在一次傍晚去还书时,趁无人注意,将包着印章的油纸卷塞进了一本厚重的古籍书页中,并附上了一张极小纸条,上面只写了三个字:“箱底物。”
她相信,以端妃的敏锐和在这宫中的经营,一定能发现并明白其中的含义。
果然,第二天夜里,那个曾经窥视过她的纤细身影再次出现在窗外,轻轻叩响了窗棂。这次,她没有惊慌。
窗外是端妃身边那个沉默寡言的贴身嬷嬷。
“娘娘让老奴问李嫔一句话,”嬷嬷的声音苍老而低哑,“此物,从何而来?”
“清理旧物,无意发现。臣妾入宫前,浑浑噩噩,许多事已记不真切。”李嫔回答得模棱两可,既点明来源,又暗示自己并不知情,将皮球踢了回去。
窗外沉默了一下,嬷嬷再次开口,声音压得更低:“娘娘说,此物关系重大,牵扯一桩十年前的旧案。李嫔娘娘将其交出,是明智之举。娘娘承您这份情。”
十年旧案!李嫔心头一震。
“娘娘还让老奴提醒您,”嬷嬷继续道,“德妃娘娘近日,似乎在暗中查访所有与已故前太子太傅文渊阁有关的人和事。李嫔娘娘,您好自为之。”
文渊阁!前太子太傅!姓文!
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仿佛“啪”一声连接上了!笔迹模仿、“文”字腰牌和印章、十年前倒台的前太子太傅……这是一个沉寂多年,如今企图死灰复燃,甚至可能意图报复皇权的政治势力!而原主的家族,很可能就与这位文太傅有旧!
嬷嬷的身影悄无声息地离去。李嫔靠在窗边,冷汗已经湿透了寝衣。她终于摸到了冰山之下那巨大阴影的轮廓,但这真相让她不寒而栗。
端妃的提醒言犹在耳,德妃的动作果然就来了。
几天后,德妃召见李嫔,闲话几句后,便似笑非笑地问道:“李嫔妹妹入宫也有些时日了。本宫记得,你父亲是兵部李侍郎?说起来,李侍郎当年,似乎还在文渊阁文太傅门下听过几天学?可有此事?”
来了!德妃果然查到了!
李嫔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茫然和一丝追忆:“回娘娘,臣妾年幼,对父亲前程旧事所知不多。只恍惚听母亲提过一嘴,说父亲年轻时确曾仰慕文太傅学问,有过短暂请教,但并无深交。后来文太傅……出事,父亲便再未提及了。”她将自己和家族与文太傅的关系,定性为微不足道的、早已断绝的“短暂请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瑶才人的绩效革命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瑶才人的绩效革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