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段煨已至天子行帐,并似乎颇得礼遇,杨奉、杨定以及几位随行的高级文官如侍中种辑等人,立刻请求觐见。
几人进入帐内,目光首先便落在了与天子相对而坐、似乎相谈甚欢的段煨身上。杨奉眼神闪烁,心中暗自计较着这位实力派军阀加入后权力格局的变化。而杨定与段煨目光相接,更是毫不掩饰地冷哼一声,将头扭向一边,段煨也是面色一沉,懒得搭理他。
帐内气氛瞬间紧张了起来。
刘协将众人反应尽收眼底,面上不动声色,平静地开口道:“诸卿来得正好。段将军深明大义,已送来大批粮草,解我军燃眉之急。更主动请朕移驾其华阴大营,称其营垒坚固,兵甲精良,可保万全,以御李傕。”
此言一出,帐内顿时像炸开了锅!
“陛下!万万不可!”杨定第一个跳出来,情绪激动地指着段煨,“段煨此人,包藏祸心,绝非善类!其请陛下入营,分明是想效仿李傕郭汜,行挟持之事!陛下切不可轻信啊!”
段煨岂是忍气吞声之人?
当即勃然变色,怒斥道:“杨定!你休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段煨若有不臣之心,天诛地灭!华阴大营乃军事重地,防御森严,请陛下入驻正是为了圣躬安全!岂容你在此污蔑!”
“哼!说得好听!谁知道你营中埋伏了多少刀斧手!”
“放屁!我段煨行事光明磊落,不像某些人,首鼠两端!”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在御前争吵起来,互相攻讦,旧怨新仇一齐爆发,场面一时极为难看。
“够了!”司空杨彪看不下去了,出声喝止,维持秩序,“御前争吵,成何体统!陛下面前,岂容尔等如此放肆!”两人这才悻悻住口,但仍怒目相视。
刘协揉了揉眉心,目光扫过其他文官,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侍中种辑立刻出列,他素与杨定交好,杨定及其部众可以说是他在朝中倚重的武力后盾,其实董承也是他叫来的,只不过被天子发配到高陆去了,他也是因为侍中职位属于给天子做事的才能跟着一块东行。此刻段煨这个新势力的强势插入,无疑会严重削弱他们这一派的影响力,他自然要极力反对。
“陛下,”种辑言辞恳切,却暗藏机锋,“杨将军所虑,不无道理。段将军虽献粮草,然其心难测。更何况,此前李傕、郭汜二贼控制天子,祸乱长安之时,段将军坐拥华阴重兵,近在咫尺,却从未见其有一兵一卒西进勤王,反倒安居一方。此举难免令人怀疑,彼时是否与李郭二贼有所默契啊?”
这话极其恶毒,几乎是直指段煨与李傕郭汜暗通款曲,见死不救!
段煨气得脸色铁青,浑身发抖,指着种辑:“你!你血口喷人!我……我那是为了……”
他急于辩解,却又难以将当时防备张济、忌惮杨定以及实力不足的复杂考量在御前完全说清,更怕越描越黑,一时竟有些语塞。
他不由得焦急地看向刘协,虽然知道天子可能明白他的苦衷,但又怕天子耳根子软,听了这些文臣的蛊惑。
然而,与种辑的急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彪、赵温、钟繇、士孙瑞这几位真正老谋深算的重臣,却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老僧入定,一言不发。
即便被天子目光扫到,也只是微微躬身,说些“陛下圣心独断”、“臣等唯陛下马首是瞻”之类的片汤话,绝不轻易表态卷入这武将与近臣的争端。
他们看得明白,天子对段煨的态度明显不同于对杨奉杨定,此刻贸然反对,恐惹圣怒。更何况,段煨的实力确实是当前抵御李傕所急需的。至于段煨是否忠诚,那要看天子如何驾驭,而非在此无谓争吵。
就在帐内争吵稍歇,气氛僵持之际,杨奉清了清嗓子,准备开口。
经过上次杨彪的提点,他已打定主意要坚定站在天子一边,眼见杨定和段煨吵得不可开交,觉得有损军心士气,便想站出来打个圆场,说几句“同为汉臣,当以大局为重”之类的和稀泥的话,彰显一下自己的“高风亮节”,也顺便在天子面前再表表忠心。
他刚抬起手,准备向御座行礼发言,却忽然感觉自己的衣袖被人轻轻拉了一下。
杨奉一愣,侧头看去,只见身旁的司空杨彪面色沉静,目不斜视,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但那细微的动作和眼神中传递出的明确制止意味,却让杨奉心头一凛。
杨奉虽然一时没想明白杨彪为何阻止自己当这个“和事佬”,但他有个最大的优点——知道自己脑子不如这些老狐狸好使。
既然杨公示意不要说话,那必然有其深意。他立刻将已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抬起的手顺势装作整理了一下衣襟,然后继续保持沉默,只是眼神里多了几分困惑和探究,悄悄观察着天子和众人的反应。
杨彪阻止杨奉,自然是看得更深一层。天子至今未表态,显然是在权衡利弊,在这种敏感时刻,沉默有时比说话更聪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