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灯葳蕤,帐内有些寒意。
刘协微微调整了一下坐姿,冠冕上的珠帘轻轻晃动。
他没有立刻对贾诩做出回应,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左侧首位的司空杨彪。
“杨公,”天子的声音恢复了平静,“依我汉家律法,贾诩此番作为,该当何罪?”
杨彪须发微颤,他深知天子此问的用意。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回陛下,贾诩之罪,擢发难数!依律,主谋叛逆,祸乱国家,致使宗庙倾危,百姓遭劫,当处……族灭之刑!”
最后四个字更是带着彻骨的恨意。他许多故交好友,便惨死于那场长安兵燹之中。这既是国仇也是家恨。
刘协目光又扫向右侧的士孙瑞、赵温、张喜等人。
士孙瑞面色铁青,拱手道:“杨司空所言极是!纵然不族灭,也当明正典刑,枭首传示,以慰枉死忠魂,以儆天下不臣!”
赵温与张喜亦随之附议,态度坚决。
帐内气氛瞬间又紧绷起来,杀意弥漫。
这时,刘协的视线落在了钟繇身上。钟繇会意,轻轻咳嗽一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陛下,诸公,”钟繇的声音温和却清晰,“贾文和之罪,确乎深重,百死莫赎。然当时情境,李傕、郭汜等人虽暂归西凉,但其麾下精锐犹在。即便没有文和之言,彼等惊惧之下,若其聚合残部,再度来攻,王司徒与温候……未必能稳操胜券。届时,战端重启,祸患或亦不小。”
他继续道:“再者,贾大夫在李、郭麾下时,虽不能力挽狂澜,却也屡次在关键时刻,直言劝谏,巧妙周旋,保全陛下圣体,缓和局势。羌胡索官、陛下东归等事,贾大夫皆有力焉。可见其心并非全然悖逆,亦知忠君护驾之大义。”
刘协听着,微微颔首,不置可否,转而看向依旧跪伏于地的贾诩:“贾诩,钟大夫之言,以及诸公之论,你都听到了。你自己,有何话说?”
贾诩声音沉闷却清晰:“臣罪孽深重,皆由陛下圣裁,臣绝无怨言,亦不敢自辩。”
他心中已然明了天子和钟繇的意图,此刻唯有表现得绝对顺从,才是唯一的生路,甚至是可能的复起。他识相地闭上了嘴,将一切决定权交还给了御座上的少年。
刘协凝视他片刻,忽然长长叹了口气:“贾文和啊贾文和,你还真给朕出了个难题。”
此时,一直沉吟未语的司徒赵温,抚着长须,缓缓开口了。
他历经宦海沉浮,已然洞悉了天子的真正心思。
天子惜才,欲用贾诩之智以谋李傕,但贾诩罪孽太深,若由天子亲口赦免,必寒了天下之心,更无法向那些深受其害的公卿交代。
这个“恩”,必须由他们这些代表百官的老臣来“求”,这个台阶,必须由他们来铺。
“陛下,”赵温的声音苍老而沉稳,引经据典,“老臣以为,治国之道,在于赏罚分明,亦在于权衡变通。“
“昔年楚汉相争,季布为项羽效力,屡困高帝,及至归汉,高帝赦其罪而任以为将,终成一代名臣;雍齿多次背叛高帝,高帝得天下后,仍从张良之计,率先封赏雍齿,以安众将之心。”
“贾诩之才,或可比季布,其过往之罪,或类雍齿。若其真心悔过,愿效忠陛下,戴罪立功,陛下何不效高帝之胸襟,予以录用?如此,既可显陛下海纳百川之量,亦可令天下智士能人,知陛下乃明君,皆愿来归。”
刘协听着赵温这番话,心中确实舒畅。这老臣果然懂事,既给了台阶,又把他比作善用人才的汉高祖,面子给得十足,这不就等于直接夸他刘季当年知人善任嘛。
他沉吟片刻,才开口道:“赵司徒老成谋国,言之有理。季布、雍齿,前事可鉴。”
他目光再次落回贾诩身上,声音转为严肃:“贾诩!”
“罪臣在。”
“朕念你尚有悔过之心,且在李、郭乱中亦有保全之意,更感赵司徒、钟大夫等为你进言。死罪可免,然活罪难饶!着你革去光禄大夫之职,调任廷尉正,秩六百石,戴罪效力!日后军国议事,你可列席末位,参赞机要。望你竭智尽忠,以赎前愆!”
从秩比二千石的光禄大夫,贬为六百石的廷尉正,这惩罚不可谓不重,但却保住了性命,更获得了参与核心议事的资格!
其中的意味,帐中诸人精熟政务,岂能不明?
贾诩立刻深深叩首:“罪臣贾诩,谢陛下不杀之恩!陛下天高地厚之德,臣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万一!必当竭尽驽钝,以报陛下!”
“刘艾,”刘协吩咐道,“拟制,将此事明发文书,传阅随驾文武,并抄送高陆县百官之处。贾诩之事,就此定论。”
“臣遵旨。”刘艾躬身应道。
这一纸文书,便等于将贾诩的“定性”公告天下。
他不再是那个煽动叛乱的国贼,而是被天子特赦、降职录用、戴罪立功的廷尉正。
虽然官职卑微,但政治上的污点,至少在官方层面上,被暂时覆盖了过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刘邦穿三国?朕让大汉再次伟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